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佩瑶1,秦富仓1,2,董晓宇1,李艳1,孙成1(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坡度影响下的砒砂岩区裸露坡面水分入渗特征及模拟[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钟彩尹1,崔鹏2,朱帅润1,卿毅伟1,吴礼舟1(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植物根系吸水对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徐远慧1,冯璐1,屈媛媛1,李凯1,李梦瑶1,周楠2,徐学选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草年限对土壤性质和入渗性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石建周1,刘贤德1,2,田青1,万艳芳3,赵维俊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祁连山中部青海云杉年内径向生长季节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耿林昇1,李红丽1,董智1,郭建英2,陈新闯1(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放牧对希拉穆仁草原土壤入渗过程影响的定量评估[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牟廷森1,2,沈海鸥1,2,王东丽3,张月1,2,武佳龙1,2,黄子炎1(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秸秆生物学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黑土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王赫1,朱秀端2,林敬兰3,朱能飞4,林根根5,蒋芳市1,黄炎和1,林金石1(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南平市水土保持中心;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江西洪屏抽水蓄能有限公司;长汀县水土保持站).汀江流域长汀段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徐文静1,张宇亭1,2,魏勇1,张建伟1,胡琪娟1,刘瑞1,张学良1,石孝均1,3,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长期施肥对稻麦轮作紫色土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乔若楠1,2,程煜1,2,闫思慧1,2,罗敏1,2,张通港1,2,王春1,2,张体彬1,3,冯浩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不同阳离子组成微咸水灌溉对生菜光合和离子吸收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兰道云1,毕华兴1,2,3,4,5,赵丹阳1,王宁1,云慧雅1,王珊珊1,崔艳红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董晓宇,秦富仓,李龙,孙成,李艳,索凤珍(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裸露砒砂岩区坡面侵蚀过程中地表粗糙度与水力侵蚀特征参数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盖浩1,刘平奇1,张梦璇1,陈柏旭1,王迎春2,王立刚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黑土坡耕地横坡垄作对减少径流及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孙美荣1,孙鹏森1,张明芳2,刘世荣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恢复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王俊1,郭金龙2,张永旺1,3,魏瑶瑶1,郑恩1(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延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闫代红1,2,吉春阳1,2,何云华3,马亚培1,2,马红亮1,2,高人1,2,尹云锋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清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生物炭与强还原处理对设施蔬菜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孟泽坤,王彬(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渠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宋凯悦1,2,尹云锋1,2,马亚培1,2,石思雨1,2,周杨1,2,马红亮1,2,高人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植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氮沉降背景下生物炭施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王辰元1,周明涛2,3,胡旭东1,2,章涵2,3(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壤中滴灌条件下植被混凝土水分运移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梁钰镁,高永,王瑞东,段晓婷,郭鑫(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沙柳沙障腐烂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司琴1,2,赖本忠2,付智勇1,3,徐勤学2,4,陈洪松1,3(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管道孔径对西南喀斯特坡地水土漏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徐颖,谭婷,任劲松,李玉,向彪,朱永乐,汤家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不同条件下生态缓冲带对氟化物面源污染的阻控效果[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牛香豫,唐国平,顾慧,陈桃,陈晓桦(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流溪河水库流域碳氮营养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王子轩1,吴发启2,陈科兵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耕作微地形单元对溅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周苍宁,王清震,唐恺,叶志鑫,冯家伟,梁心蓝(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微地形地表汇流网络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王佳妮1,张晓明2,丁树文2,王云琦1,段晓阳2,杨清杰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干湿效应下崩岗土体的裂隙演化及收缩变形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陈林1,2,3,宋乃平1,2,3,杨新国1,2,3,李学斌1,2(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荒漠草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甘凤玲1,2,苟俊菲1,2,刘春红1,2,唐小九1,2,王迦南1,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草带宽度对紫色土坡面细沟形态及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罗晓玲1,杨梅1,李岩瑛1,2,蒋菊芳1,聂鑫2(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基于NDVI的石羊河流域植被演变特征及其对沙尘暴的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孟海,王海燕,侯文宁,赵晗,宁一泓(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重庆笋溪河流域河岸带水体-土壤-植物的氮磷特征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蒋娟1,2,曾昊3,刘冬冬1,2,车陆禄1,2,张广映1,2(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州南太湖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苔藓覆盖对喀斯特林地碳酸盐岩红土剥蚀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