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蕾1,马秀枝1,韩晓荣1,李长生2,张志杰2(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市气象局).模拟增温下凋落物对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李光炫1,石岸1,张黎明1,2,邢世和1,2,杨文浩1,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不同粒径生物质炭对土壤重金属钝化及细菌群落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文典1,2,赵沛华1,陈楚国1,李富荣1,2,杜瑞英1,2,黄永东1,2,李蕾3,王富华1,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广东农科监测科技有限公司).珠三角典型区域蔬菜产地土壤Cd安全阈值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胡靓达,周海菊,黄永珍,姚贤宇,叶绍明,喻素芳(广西大学林学院).不同杉木林分类型植物多样性及其土壤碳氮关系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苏焱,全妍红,宦紫嫣,姚佳,苏小娟(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磷改性生物炭对云南某铅锌矿周边农田铅锌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郝永佩1,2,宋晓伟1,赵文珺3,向发敏4(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天乐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时空分布及相关因子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宋秀丽1,黄瑞龙1,柯彩杰1,黄蔚1,章武1,陶波2(岭南师范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不同种植方式对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刘美1,马志良2(绵阳师范学院/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增温和植物去除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土壤不同形态氮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杨思琪,朱高儒,刘杰,徐洪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格局-过程-功能”视角下交通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高思琦1,2,董国涛2,3,蒋晓辉1,聂桐1,2,郭欣伟2,党素珍2,李心宇1,李昊洋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黑河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研究中心).黄河源植被覆盖度变化及空间分布自然驱动力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刘沙沙,陈诺,杨晓茵(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其复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梁嘉伟,余炜敏,姚钰玲,胡绮琪,陆丹绵,王荣萍,廖新荣,黄赛花(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质量及蔬菜产量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夏开,邓鹏飞,马锐豪,王斐,温正宇,徐小牛(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马尾松次生林转换为湿地松和杉木林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李颖慧1,郭前进2,闫雨龙3,胡冬梅3,邓萌杰3,彭林3(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环境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晋城市环境监控中心).晋城市环境空气中BTEX变化特征及来源[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陈碧珊,郑康慧,王璟,叶林海,宋军霞(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雷州半岛土壤-农作物汞元素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朱旭,李海梅,李彦华,孙迎坤,田园(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8种灌木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生理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闫胜文1,刘加珍1,陈永金1,马笑丹1,张亚茹1,朱海勇2(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青岛理工大学).聊城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温智峰1,魏识广2,李林1,2,叶万辉3,4,练琚愉3,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植物生态中心).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王薇1,2,程歆玥1(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建成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合肥市不同功能街道峡谷PM2.5和PM10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贺晓佳,冯书华,蒋明,李明锐,湛方栋,李元,何永美(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UV-B辐射对水稻根际土壤活性有机碳转化和产甲烷潜力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曾民1,陈佳1,李娥贤1,殷富有1,王玲仙1,曾黎琼1,郭蓉2(云南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元江普通野生稻后代镉分布特点及镉积累动态变化规律[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叶有华1,肖冰1,冯宏娟2,何玉琳3,陈平1,陈晓意3,王丹丹3,曾祉祥3,郭欣4(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深圳中大环保科技创新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路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上官宇先1,2,尹宏亮1,2,徐懿1,3,钟红梅1,3,何明江1,2,秦鱼生1,2,郭松1,2,喻华1,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南方坡耕地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绵竹市农业农村局).不同钝化剂对水稻小麦籽粒镉吸收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刘娣1,苏超1,张红2,秦冠宇2(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典型煤炭产业聚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黄巧义1,于俊红1,黄建凤1,黄旭1,李苹1,付弘婷1,唐拴虎1,刘一锋2,徐培智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替代化肥潜力[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李少宁1,2,陶雪莹1,2,李慧敏1,2,赵娜2,徐晓天2,鲁绍伟1,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北京燕山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沈阳农业大学).侧柏和垂柳释放有益BVOCs组分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余斐1,叶彩红1,2,许窕孜1,2,张中瑞1,朱航勇1,张耕1,华雷2,邓鉴锋1,丁晓纲1(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韶关市花岗岩地区森林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