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季正嵘,李京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实用性与有效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李威(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渤海湾盆地渤中19-6气田凝析气成因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唐克双1,陈思曲1,曹喻旻1,张锋鑫2(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智能交通事业部).基于Inception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快速路行程速度短时预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汪小勇1,2,3,董德存1,欧冬秀2,纪玉清1,2(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市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基于有色Petri网的点式-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切换实时性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王家海,李营力,刘铮玮,刘江山(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的精确邻域结构混合进化算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许玉德1,2,缪雯颖1,2,严道斌3,祝文君1,2,徐伟昌4(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市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离缝修复条件下无砟轨道板温度翘曲变形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蒋旻昱1,杨秀2,陈健3,徐博亚4(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豪华邮轮空间体验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李林波,李瑞杰,邹亚杰(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考虑驾驶员模糊感知的深度学习跟驰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梁发云1,方衍其1,袁强1,李家平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软、硬地层中局部堆载对隧道横向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周宇1,2,王钲1,2,卢哲超1,2,梁旭3,李骏鹏1,2(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市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和磨耗共存预测方法验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全涌1,王翔1,张正维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公司).矩形截面高层建筑立面上面风压极值的尺度折减系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徐正良1,刘磊2,3,王浩然1,俞剑2,3,黄茂松2,3(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轨电车路基板-疏桩基础长期沉降现场实测与数值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吴自军1,王富康1,崔振昂2,高龙3,Aliya Zidan1,朱虹霓1,王一清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西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基于近岸系列分层竖井的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营养盐输入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陆志强,张之磊(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串联生产系统维护在线决策与缓冲分配联合优化[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陈宇佳,曾小清,袁腾飞(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数据安全影响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刘应扬1,舒佳佳1,林长胜2,于丹2,张继鲁2,赵杨3,钱辉1(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木结构钢插板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及力-位移关系数学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廖凯1,杨云樵2,黄一如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浅析中荷历史中7个典型理想城市的水城关系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3期
  • 袁胜强,景啸,史程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通行能力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吴光强,陶义超,曾翔(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数据驱动的变速器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赵鸿铎1,2,曾孟源1,2,吴荻非1,凌建明1,2,韦福禄3(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脱空对刚性道面板应力分布的影响及临界脱空状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李晓军1,2,3,凌加鑫1,沈奕1,2,3,卢彤4,朱合华1,2,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隧道内光源色温对司驾安全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赵中伟1,2,张宏伟2,吴刚1(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随机点锈蚀下圆形钢管轴压承载能力[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王浩1,2,杨新安1,2,罗驰1,2,刘臻武3(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超大断面隧道变截面衬砌台车应力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张其林1,舒沈睿1,满延磊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工业基础类标准的参数化实体模型数据交互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叶飞,应凯臣,苏恩杰,魏艳春,梁晓明(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基于眼动指标的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舒适性及安全性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谢丽1,2,张艺蝶1,2,朱雯喆1,2,何莹莹1,2(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可霉素和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陈艾荣1,曹哲1,马如进1,崔传杰1,涂辉招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公铁近距离并行布置眩光效应分析及防眩策略[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袁方,杨轸(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双车道公路弯道回旋线长度对行车特性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 代宁1,2,耿大将3,郭培军4,周顺华1,2,狄宏规1,2(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市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分公司;麦克马斯特大学土木工程系).共轭梯度法在弹塑性模型数值实现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