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高校领导者信息化领导力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杨滨1,朱丹丹2(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杭州市湖墅学校).变革思维模式重构教育新生态[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何文涛1,李梦晴1,王亚萍2,崔馨怡1(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知识空间维度下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的探究路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叶芮杏1,孙福海1,黄甫全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中心).AI 全科教师开发:基础、模型与关键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魏琼(兰州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世界读书日[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柳春艳1,杨克虎2(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西方循证教育学推演:理论、方法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叶荔辉(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基于STEM 教育理念的PBL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王小根,陈瑶瑶(江南大学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多模态数据下混合协作学习者情感投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陈向东,陈佳雯,杨德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共享调节学习中的监控过程:理论模型与解释案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李文昊,任晓曈,朱希雅,陈冬敏(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认知弹性设计下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成绩的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王雯1,韩锡斌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混合教学要素及其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王宇1,陈晨1,杨韵莹2,郑娅峰3,董艳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同伴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分析与未来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马宁,路瑶,郭佳惠,刘春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评价支架对教师在线同伴互评质量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徐晓青1,赵蔚1,刘红霞1,姜强1,李绿山2,程诺1(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学习分析对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机理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聂昱1,邓丽敏2,王楠2,郝瑜沛3(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博物馆课程话语分析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单俊豪1,李笑樱2,闫寒冰3(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敏捷型学生评教:内涵、特征定位与设计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薛晓琪,赵晓伟,沈书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突破危机:学习主体的数字韧性及其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敖峰(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论教师的技术具身:意涵、隐忧与超越[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王雪,高泽红,张蕾,王志军(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价值诱导促进视频学习的机制和策略研究: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谢涛1,农李巧2,高楠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智能学习分组:从通用模型到大数据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钟志贤1,朱欢乐1,卢洪艳1,易凯谕2(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南国农先生学术年谱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