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唐凤1,邹天才2,杨乃坤3,胡光平4,刘海燕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科学院;贵阳中雄林业生态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贵阳市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修复中心;贵州省植物园).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严少娟1,2,刘怡萌2,3,孙艳丽4,林兴生2,罗海凌2,林辉2,林占熺2,孙红英1,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林业发展中心).盐碱胁迫对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王俊伟1,2,明升平3,杨坤1,2,何敏1,2,拉琼1,2(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藏南布丹拉山南坡种子植物区系海拔格局分析[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顿梦杰1,张云霞1,宋波1,2,盛昕1,周浪1,宾娟1(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张涛1,胡菀1,贾天娇1,赵三增2,孔丹宇1,刘毅1(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气候变化条件下苦参在我国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分析[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蔡宝坤1,2,王英伟3,唐中华1,2(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基于数字标本探究绿绒蒿属植物花期的变化[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孙鹏1,2,3,韦霄4,叶万辉1,2,3,沈浩1,2,3(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冠层和林下层优势种叶功能性状响应异质生境的差异[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潘辉1,2,郑开基3,游巍斌1,2,王韧4,蔡金标5,何东进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南方森林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鼎市林业局;霞浦县林业局).不同起源秋茄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蒙检1,罗应华1,2,于瀛1,刘朝阳1,林建勇3(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濒危种观光木小枝生物量分配与功能性状的纬度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李龙沁1,2,许光耀1,3,高越1,2,莫训强4,李洪远1,2(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跨介质复合污染环境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西部地区归化植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刘颖,田斌,欧光龙(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基于青冈和滇青冈生态位模拟的湿润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替代分布及气候解释[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赵国胜,李伏生,农梦玲(广西大学农学院).等氮滴灌对宿根蔗产量及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文国卫1,叶兴状1,施晨阳1,赖文峰1,刘邦友2,蒋天雨1,朱晓如1,张国防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赤水蕈树的潜在适宜区[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黄润霞1,孟金柳1,周本智1,程信金2,羊美娟2,汤丽萍2,王利仙2,羊荣富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钱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林场).施氮和短时光辐射变化条件下毛竹幼苗光合限速因子分析[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张雅芳1,2,王海玲1,2,朱师丹2,张小燕1,2,朱俊杰1,2(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亚热带四种不同演化程度禾本科植物夏季光能利用策略差异分析[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张开艳1,2,吴沿友2,李海涛3,杭红涛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无机氮供应对甘蓝型油菜组培苗盐耐受能力的影响[J].广西植物,2022,第3期
  • 刘朝阳1,罗应华1,于瀛1,蒙检1,杨海菊2(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叶超1,2,刘锋1,2,安明态1,2,杨焱冰1,2(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贵州野生兰科植物就地保护现状及保护空缺分析[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谢佐沐1,蔡英健1,余若莹1,俞超1,汪财生1,付美1,郭斌2(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宁波传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同光质补光对火龙果茎生理特性及开花结果的影响[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黄梅,李美君,黄红,张金权,白新祥(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胡佳玉1,2,蒋勇3,王宇3,张梦华1,2,张宪春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贡嘎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海拔分布[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党骄阳1,2,陈月圆2,颜小捷2,卢凤来2,李霞1,李典鹏2(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战骨黄酮碳苷类化合物的大孔树脂富集工艺研究[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王伟1,刘艳涛2,王志1,钮力亚1,于亮1,陆莉1,王奉芝1,王伟伟1(河北省农作物耐盐碱评价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叶片生理指标的小麦芽期耐盐性评价[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乔刚1,李莉2,姜山2(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小立碗藓WRKY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周瑜,黄娟,张亚勤,吴毓,李泽碧(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高粱幼穗分化与叶龄指数的关联研究[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董鹏1,彭智奇1,朱弘1,2,朱淑霞1,董京京1,翟飞飞3,钟育谦3,郑爱春4,王贤荣1,伊贤贵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南京市浦口林业站).南京老山秤锤树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巩元勇,赵丽华,闫飞,朱丽红(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农学院)).大豆GeB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 宋美玲1,黄胜和1,陈祖杰2,邹嘉轩3,刘欢胜3,全文军3(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基础部;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斑地锦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J].广西植物,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