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启东1,2,聂军2,3,廖育林2,3,鲁艳红2,3,李东晖1,4,高雅洁2,3,谢雪2,3(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湖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农业大学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学院).翻压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安之冬1,管浩1,朱远芃1,柴如山1,郜红建1,华胜2,王宜坤2(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秧基质配施腐植酸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邵玮玮1,2,于淑婷1,王丽1,尧水红1,王天舒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根瘤菌剂和种衣剂拌种对不同品种大豆结瘤能力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张永慧1,2,李贝贝1,徐权杰1,吴流通1,常换换1,苏友波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康乐县农业农村局).云南干热河谷区设施葡萄与蔬菜间作的土壤培肥效果[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曾成城,苏天明,苏利荣,秦芳,何铁光,俞月凤,李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减量化肥配施叶面肥对山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陈云梅1,2,赵欢1,肖厚军1,谢婷婷2,胡岗1,秦松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贵州大学农学院).化肥氮减量配施生物炭和菜籽饼对玉米-白菜养分吸收、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李鹏程1,2,郑苍松1,孙淼1,邵晶晶1,冯卫娜1,董合林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不同形态氮肥对膜下滴灌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沈方科1,王亚萍1,赵雪梅2,范晓苏1,李云春2,顾明华1,韦燕燕1,周权能1,何礼新2(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叶面喷施硒对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及形态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韩玮(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丛枝菌根真菌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光合生理的响应[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马丽1,郭学良1,么秀颖1,刘希嘉1,杨森2,梁明慧3,张丽英4(商丘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商丘市土壤肥料站;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鄢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豫东黄河故道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生态风险评估[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王日俊,刘文静,李梦琦,陈永亮,黄成东(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施肥对我国桃树产量与品质影响的整合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胡天睿1,2,蔡泽江2,王伯仁2,张璐2,朱建强1,徐明岗2,3,张强3(长江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公司).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酸碱缓冲性能变化[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房彦飞,徐文修,符小文,唐江华,张永杰,杜孝敬,安崇霄,张娜,廖思鹏(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麦-豆周年不同施氮组合对复播大豆土壤肥力及周年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张卫强1,许修柱1,陈晓辉1,Muhammad Atif Muneer1,叶德练1,2,吴良泉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际镁营养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优化施肥对琯溪蜜柚产量、品质和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杨爽1,刘佳2,陈晓芬2,秦文婧2,陈静蕊2,罗文文2,孙鲁沅2,耿明建1,徐昌旭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稻茬-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土表层水可溶性碳氮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盛晋华1,刘杰1,张雄杰2(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天际绿洲特色生物资源研发中心).不同基质比例和营养液浓度对蒙古黄芪种苗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段志龙1,王晨光2,马欣1,王辉1(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北旱地毛叶苕子不同翻压量下腐解速率及养分变化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王文俊,乔云发,龙杰琦,钟鑫,苗淑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土地利用方式影响黄棕壤有机质周转和分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王小军1,2,张智2,王春丽2,杨建利2,高亚军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不同新型包膜尿素对油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综合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赵凯丽1,高飞1,刘瑜1,沈欣2,李权辉3,赵静4,郭宁1(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延庆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控释氮肥替代水溶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李阳1,吉力力·麦麦提1,万佐玺2,李亚东1,杨兰芳1(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土壤施用硒矿粉对萝卜苗硒含量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闫童1,赵广中2,郭学习3,李西强4(临沂市河东区农业农村局;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办事处;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街道办事处;山东锦鸿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种植模式对鲁南地区潮土养分变化趋势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邓增卓玛,马文明,周青平,迪力亚尔·莫合塔尔,侯晨,唐思洪(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根际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张翔1,2,魏文学2,陈安磊2(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期化肥施用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韦庆翠1,余梁伟1,黄心成1,张衡锋1,张焕朝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施肥对番红花生长、品质和产量影响效应的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崔宏卓1,2,廖世鹏1,2,张洋洋1,2,李小坤1,2,丛日环1,2,任涛1,2,鲁剑巍1,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干湿交替下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氮库转化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李岽辉1,朱强1,郭再华1,曹卫东2,耿明建1(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养分缺乏对紫云英苗期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邓秋林1,杨正明2,陈雨3,文秋姝1,张亚琴1,李思佳1,刘震东4,陈兴福1(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四川松赞雪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暗紫贝母优质高产施肥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车娟1,江旭2,周义清2,张伟1,阮志勇2,3,4(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殊环境物种保护与调控生物学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可持续农业联合实验室;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饲用玉米连作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与肥效菌株监测[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