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春晖,王文倩,师学璐,全炳旭,杨博,霍倩倩,王新玲(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MnO2/TiO2改性沸石去除矿井水中Fe2+和Mn2+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4期
-
李海生,安达,裴莹莹,柴发合,胡京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韩合作助力东北亚蓝天[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4期
-
花丛,江琪,迟茜元,刘超(国家气象中心).我国中东部地区2015—2020年夏半年PM2.5和臭氧复合污染气象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姜华,高健,李红,储王辉,柴发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我国大气污染协同防控理论框架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张涵,姜华,高健,李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PM2.5与臭氧污染形成机制及协同防控思路[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陈楠1,2,陈立3,王莉莉4,祝波1,2,操文祥1,2,许可1,2,丁青青1,2,兰博1,2,张周祥1,2,魏莱1,2,施艾琳1,2,王珂1,2(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心;湖北省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5—2020年湖北省PM2.5和臭氧复合污染特征演变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张英南1,薛丽坤1,陈天舒1,申恒青1,李红2,王文兴1,2(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曾祥英,王姝歆,程军,王林,张建强,何杨,黄雯,唐亚鑫(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微塑料加速老化及分离过程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王琰玮1,王媛1,张增凯2,张蓝心1,单梅1(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不同季节天津市PM2.5与O3潜在源区及传输路径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江家坤1,2,马莹2,黄学良2,叶代启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云浮市生态环境局).云浮市2018—2020年颗粒物和臭氧污染特征及污染案例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焦姣,罗锦洪,杨锦锦,王娜,谢卧龙(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山西省城市地区近年来环境空气臭氧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朱龙1,陈友媛1,2,3,苑公静1,张翔宇1,江晓倩1,杨新如1,王秀海1,2,3(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城市道路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的优化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郭云飞1,2,包云轩1,3,2,刘端阳1,3,2,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和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无锡学院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基于卫星和地面观测的中国典型城市群对流层内臭氧时空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李欢欢1,2,张凯2,牛璨1,罗宇骞2,王涛1,支敏康2,张迎仲1,玄兆坤1(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保定市PM2.5和臭氧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刘美丽1,牛其建2,俞洋洋1,成亮1(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碳基材料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六价铬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曹娟1,毋振海1,鲍捷萌2,储王辉1,毕方1,纪元元1,高健1,柴发合1,李红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美国人为源VOCs管控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杨丽娟,王刚,张航,蒋煜峰,杨凯(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响应面法优化重金属絮凝剂MAMPAM除Cu(Ⅱ)的絮凝条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丁国平1,陈浩2,朱弈3,孙晓楠1,刘辉2,马长文1,叶建锋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学部;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排水管网水力水质条件对底泥微生物组多样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刘勇攀1,张衿潇2,蒋燕虹1,何慧军1,3,刘杰1,3,吴婷4,程燕1(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功能化材料Zr@AC对水中难降解农药阿特拉津的去除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王俊力1,2,3,刘福兴1,2,3,付子轼1,2,乔红霞1,2,陈桂发1,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十方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收割时间下人工湿地芦苇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肖亚兵,张雪纯,季斌,樊杰,郭绍东(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微藻生物强化对藻-菌颗粒污泥的形成影响及污染物去除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贾璇1,2,郭萌1,2,冶荣霞1,2,李辉1,2,李雪琪1,2,刘晓佩3,李鸣晓3,戴昕4(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商大学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米曲霉发酵厨余垃圾制备富酶产物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蔡振饶1,方朝阳1,何清华1,颜吉林2,高丹1,刘志勇1(江西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基于景观聚类的南昌市主城区城乡梯度识别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响应[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陈立1,郑明明2,曹黎黎3,田一平4,王珂4,陈楠4(湖北省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中心;武汉轻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基于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走航分析的鲁南某城市初夏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对二次污染生成的贡献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许杰尧1,2,江敏1,2,吴昊3,吴迪1,2,吴思雅1,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全氟辛烷磺酸的紫外光降解及降解机理[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
刘政1,蒋金荷1,叶希娴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杭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双修”试点对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的效果评估:以三亚市为例[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