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逯世泽1,史旭荣2,薛文博2,3,雷宇2,严刚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空气质量模拟与系统分析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气象条件和排放变化对PM2.5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黄小刚1,2,3,赵景波2,3,辛未冬1(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基于网格的长三角PM2.5分布影响因素及交互效应[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董斯齐1,2,黄翀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陆源氮污染来源结构与空间分布[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姜海斌1,2,3,张克强1,3,邹洪涛2,马瑛骏1,3,渠清博1,谷艳茹1,沈仕洲1,3(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环境大理观测实验站).减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素淋溶流失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杨晓辉1,2,宋春杰1,2,范丽行1,2,张凌云1,2,魏强1,2,李夫星1,3,王丽艳1,2,王卫1,2(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河北省环境变化遥感识别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率PM2.5浓度时空变化模拟与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邵玄逸,王晓琦,钟嶷盛,王瑞鹏(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典型城市冬季人为源减排与气象条件对PM2.5污染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齐冉1,2,3,张灵1,2,杨帆1,颜昌宙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力停留时间对潜流湿地净化效果影响及脱氮途径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高丹丹1,尹沙沙2,谷幸珂1,卢轩1,张欢1,张瑞芹2,王玲玲3,齐艳杰1(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河南省2016~2019年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颉亚玮1,於驰晟2,李菲菲3,姚鹏城4,刘宏远1(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某市污水厂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汤家庆,张绪,黄国勇,胡红青(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分条件对生物炭钝化水稻土铅镉复合污染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杨盼1,2,杨春晖1,2,马鑫雨1,2,尹洪斌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巢湖南淝河河口底泥污染特征及疏浚决策[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高中原1,肖荣波1,王鹏1,邓一荣2,戴伟杰1,刘楚藩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融合自然-人为因子改进回归克里格对土壤镉空间分布预测[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范洁1,樊灏1,沈振兴1,党文鹏2,郑伟2,王志华2,付毅2(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陕西云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市新装修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浓度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何明霞1,2,张兵1,夏文雪1,崔旭1,2,王中良1,2(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七里海湿地水化学组成及主要离子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陈迪1,2,李伯群1,杨永平1,和兆荣2,李雄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种草本植物对镉的富集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莫贞林1,2,曾鸿鹄1,3,林华1,2,Asfandyar Shahab1,2,石清亮1,2,张华1,2(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高锰酸钾改性桉木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马萌,许路,金鑫,金鹏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太阳能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染料罗丹明B的效能[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周石磊,陈召莹,张甜娜,张紫薇,孙悦,姚波,崔建升,李再兴,罗晓(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白洋淀典型淀区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时空演变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宁成武,包妍,黄涛,王杰(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夏季巢湖入湖河流溶解性有机质来源及其空间变化[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王文美1,高璟赟2,肖致美2,李源2,毕温凯2,李立伟2,杨宁2,徐虹2,孔君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夏季不同臭氧浓度级别VOCs特征及来源[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冯兆忠1,彭金龙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粮食作物产量和木本植物生物量与地表臭氧污染的响应关系[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池玉蕾,石烜,任童,王晓昌,金鹏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溶解氧对低碳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高煜1,王国兰1,金梓函1,张军1,2,耿雅妮1(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千河下游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风险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王哲1,赵莹晨1,骆逸飞2,郑春丽1,卞园1,张光宇1(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土壤稀土元素污染特征及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王卫中,迟荪琳,徐卫红(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土壤-生菜系统的生物效应及其迁移降解特性[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韩丽花1,2,3,徐笠1,2,李巧玲3,陆安祥1,2,殷敬伟1,2,田佳宇1,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北大学理学院).辽河流域土壤中微(中)塑料的丰度、特征及潜在来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张文萍1,2,张振飞1,郭昌胜1,2,吕佳佩1,2,邓洋慧1,张恒1,2,徐建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环太湖河流及湖体中有机磷酸酯的污染特征和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陈兆进1,林立安2,李英军2,陈彦2,张浩2,韩辉2,吴乃成3,Nicola Fohrer3,李玉英1,任学敏2(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德国基尔大学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系).镉胁迫对芒草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共发生网络和功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桑倩倩1,王芳君1,赵元添1,2,周强3,蔡雨麒1,邓颖1,田文清1,陈永志1,马娟1,4(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污水深度处理行业技术中心).铁硫改性生物炭去除水中的磷[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罗晓1,张峻搏2,何磊3,杨雪晶1,吕鹏翼1(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钢渣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性能及机制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