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秀莲,张莹婷,何岭,李海燕,陈贡伟,王良桂(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60Co-γ射线对海州常山的辐照效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3期
  • 史锋厚1,2,赵瑞1,2,罗帅1,2,郑晨3,沈永宝1,2(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浦江县郑家坞镇政府).南京椴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管惠文,董希斌,曲杭峰,陈蕾,张期奇(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抚育间伐强度对大兴安岭落叶松次生林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肖芬1,王晓红1,王玉勤2,刘春林1,谢禄山1,任雪羽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上海植物园).27个木槿品种的数量分类和主成分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徐振国,黄大勇,梁晓静,李立杰,梁萍(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基质、激素种类和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麻竹扦插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李永涛1,2,王霞1,2,王振猛1,2,杜振宇1,2,王守国1,刘德玺1,2(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黄河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人工柽柳林生长季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呼吸特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丁雪丹1,张继红2,梅雅茹2,蔡军火3,高璜2,唐山2,桂丽静2,季巍2,郑育桃2(龙南县气象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干旱胁迫对5种花境植物形态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罗芬,罗翊祯,李雪丽,何嘉文,曲佩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森林旅游解说规划中的空间、信息与媒体关系模型构建 ——以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刘兴锋1,刘思凡1,蒋龙1,何功秀2,3(湘西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室).湘西北石漠化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丁令智,满秀玲,肖瑞晗(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树种生长季根际土壤氮素含量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岳新建1,2,叶功富3,陈梦瑶1,高伟3,4,李蝶1,邹燕惠5(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泉州市惠安县气象局).南亚热带海岸沙地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影响因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俞飞1,2,李智勇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景观尺度美学质量时空变化特征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李海芸,邱荣斌,林辉煌,董楸煌,叶大鹏(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多规格木板自动码垛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许彦明1,2,陈隆升1,2,张震1,2,陈永忠1,2,彭邵锋1,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茶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性能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曹志华1,吴中能1,王沣2,陈兴福2,高健3(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德县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毛竹辐射诱变实生优株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李建彬,陈永华,汤春芳,龚紫薇,何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泥炭土改良铅锌矿渣下植物修复效果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秦志永,莫柳婷,卢禹彤,冯小琼,廖木荣,牟继平(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大果紫檀表面润湿渗透方程的构建与计算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刘坤键,夏余平,刘俊怀,刘克非,吴庆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成形技术研究所).杨木粉末温压成形本构方程的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李密1,2,张娟2,张贵2,徐海舟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数字洞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基于诱虫灯对湘西南云南松毛虫监测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余云1,杨宁宁1,黄彬1,汤胜1,廖有为1,杨焰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羟甲基脲改性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吸附Cu2+和Ni2+的性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刘士玲1,2,杨保国1,2,郑路1,2,雷丽群1,2,庞圣江1,2,张培1,2,李华1,2,韦菊玲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马尾松人工林小气候调节效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2期
  • 赵婕1,2,张子晗1,2,侯秋彦3,喻方圆1,2(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创新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期
  • 康秀琴1,魏小丛2,李颜斐2,黄雅奇2,吴安驰2,温红芳2,邓湘雯2,3(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期
  • 张俞1,2,熊康宁1,2,喻阳华1,2,许敏1,2,程雯1,2,谭代军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3种经济林土壤呼吸日动态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期
  • 杨艳1,汤玉喜1,唐洁1,郭生豫2,李昌珠1,李永进1,吴敏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长沙学院).药食两用黄栀子果实有效成分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期
  • 张静静,刘宁,南宏伟,刘鹏燕(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草本地下竞争对3种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期
  • 韩金,王新杰,段皓赟(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沟岭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期
  • 杨超臣1,2,李泽1,2,李建安1,2,刘书彤1,2,张帆航1,2,李艳丽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温度下喷施油菜素内酯对香椿幼苗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期
  • 谢春平1,吴昌魁2,付桂2,赖水发2,方彦1,王华晨3(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海南省森林资源司法鉴定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五指山地区海南苏铁种群结构特征与动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期
  • 赵文君,舒德远,李成龙,崔迎春,刘延惠,吴鹏,侯贻菊,丁访军(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喀斯特森林宜昌润楠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