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娜1,2,吴鹏1,2,周汀3,叶雨艳1,4,崔迎春1,2,赵文君1,2,侯贻菊1,2,周华1,2(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荔波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贵阳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面及土面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3期
  • 欧阳磊(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利用重点实验室).柳杉种子园半同胞子代两点测定与选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3期
  • 龙伟1,黄广远2,姚小华1,王开良1,俞春莲2,王昆喜2,董爽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常山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心).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3期
  • 韩武孝1,2,袁慧2,杜超群2,王起富3,许业洲2,邓湘雯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咸宁市林业科学院).湖北咸宁杉木短周期栽培模式密度效应试验[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3期
  • 李拓键1,2,3,屈燕1,2,3,王兵益4,左杰1,2,3,张冰1,2,3(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功能性花卉资源及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不同倍性云南山茶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3期
  • 刘凯1,韩永振1,王希贤1,李磊1,沈秋水2,郑郁善1,荣俊冬1,陈礼光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安溪丰田国有林场).不同种源福建柏生长性状的差异与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3期
  • 刘钊(太原师范学院).基于AHP法的太原城郊森林公园视觉景观质量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刘介坤1,2,3,4,史锋厚1,2,3,管军5,张磊5,6,蔡绍刚5,6,刘蕾5,6,沈永宝1,2,3(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新沂市马陵山林场有限公司;新沂市国有公益林场;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综合服务中心).NaCl胁迫对小叶栎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吴胜义1,2,王义贵1,2,王飞1,2,李伟坡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于多距离度量kNN模型的森林蓄积量反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高风1,文仕知1,韦铄星2,3,欧汉彪2,3,王智慧2,3,刘雄盛2,3,韦秋思4,韩俊学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雅长林场).不同种源香合欢种子和叶表型性状变异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何文强1,2,3,陈林1,2,3,庞丹波1,2,3,曹萌豪1,2,3,张雅琪1,2,3,李学斌1,2,3(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贺兰山东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水文效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因花1,孔雨光2,燕丽萍1,吴德军1,任飞1,李庆华1(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山东省22份元宝枫种质资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欧阳泽怡1,2,李志辉1,欧阳硕龙3,程勇3,周志春4,吴际友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省植物园;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基于Maxent和ArcGIS的赤皮青冈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会利1,2,吴秦展3,兰文明4,陈晓龙3,柯琴5,王政烨5,韦中绵6,陈利军5,吴立潮5,曹继钊1,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林用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宁树木园).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芳1,孙彬2,杨雨春1,王君1,刘旭2,陆志民1,杨玲3,张嘉峰3,许经华3(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永吉县林木种子站).水曲柳半同胞家系变异分析与选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班擎宇,杨辉,张恒(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中蒙边境林草交错区沟塘草甸可燃物无风条件下燃烧火行为模拟[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姜新波,李珂,杨春梅(东北林业大学林业机械与木工工程技术中心).基于非支配排序与遗传算法的毛边锯材优化下锯算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陈领,刘佳桐,刘瑞越,王解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偏心距对胶合木空心柱受压性能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张开心1,王西平2,朱洪生2,宁立波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院).不同地貌形态下植物地境结构特征研究——以河南省南太行地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志杨,禹霖,柏文富,李建挥,聂东伶,熊颖,严佳文,吴思政(湖南省植物园).湖南平江幕阜山迎春樱桃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周思雨1,2,3,申方圆1,2,3,常雪薇1,2,3,李春明1,2,3,初冬4,杨立学1,2,3(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草原东北乡土树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库恩环境修复开发有限公司).腐胺对枫桦和欧洲白桦嫩枝扦插生根及根茎养分含量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何榜眼1,唐伟华1,黄大勇2,刘世男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不同钾水平对毛竹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杨皓1,2,庄家尧1,2,刘超1,2,张文韬1,2,郑康1,2,张相1,2(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不同载体菌肥活性监测及其对刺槐的促生效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刘换换1,2,杨立春1,张成阁1,郝自远1,李火根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北美鹅掌楸YABBY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沈健1,2,何宗明1,2,郜士垒1,2,林宇3,赵文东1,2,董强1,2(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对湿地松和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肖1,2,盘鑫海1,2,刘馨蕴1,2,侯金波1,2,3,曾艳玲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安徽泓森高科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培养基与光质对楸树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与再分化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2期
  • 谭晓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油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