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艾文强1,2,肖红伟1,2,孙启斌3,张永运3,张泽雨2,李静雯2(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氮氧同位素示踪南昌秋冬季降水中NO3-来源及其贡献[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朱芬芬,王欢,徐智敏,闫法威,李雪梅,胡博,李胜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规划发展部).有机固废燃烧烟气中PM2.5的过滤比较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陆文涛1,马嫣1,2,郑军1,蒋友凌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不同污染条件下南京春季CCN活化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杨柳,刘丹,刘世昂,吴西林,陈建荣(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多活性位点的磁性氮掺杂石墨烯活化过一硫酸盐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王庆,李莹,汪文博,杨宇峰(暨南大学生态学系).广东省蛭态轮虫物种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兰紫娟1,江家豪2,林理量2,黄晓锋2,何凌燕2(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深圳市典型混合功能区PM2.5源解析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过俊俊,姚雯清,楼丽丽,雷兴华,张昕(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哌嗪高效降解菌PIPA-6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李依檬1,刘熙2,吴添舒1(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医学院).零维碳基纳米材料细胞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李孟林,朱乔,曹礼明,魏静,黄晓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秋季大气有机气溶胶来源与挥发性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王冠1,辛倩1,马丽娟2,王阳阳1,姚文1,朱鑫钰1,任非凡3(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金川矿区表土金属空间污染特征及磁学响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杜晓丽1,2,尹子杰1,陈梦瑶1,于振亚1(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径流溶解性有机物对生物滞留介质去除Cu2+和Pb2+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李冬1,杨敬畏1,李悦1,张杰1,2(北京工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调控回流比及有机负荷[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张洛红,李芮莹,曹敏,成晶晶,王勋涛,翟迎博,熊鑫(西安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印染废水活性污泥代谢状态光偏转快速检测法[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朱芬芬1,胡博1,韩媚玲1,张荣岩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金属盐(SO42-/Cl-)固体酸催化剂在污泥制生物柴油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刘冰逸1,2,罗敏1,邵阳1,郑楠1,2,徐殿斗1,刘志明2,马玲玲1(中国科学研究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蒙脱土-腐殖酸复合体制备及其对锶的吸附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罗珍,仁增拉姆,陈虎林,黄香(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巴松措冷季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张晶晶1,王以斌2,王英1,王田田3,吕其明1,高彦洁1,吕振波1(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海洋工程建设对连云港近海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郭芳,韦丽琼,姜光辉(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典型岩溶水系统环境中222Rn的分布及指示意义[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李亚莉1,杨正健1,2,田盼1,刘毅1,王从锋1,纪道斌1,刘德富2(三峡大学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北工业大学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一种浮游植物快速浓缩及固定方法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中国环境科学》核心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实现五连冠[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王乔林1,2,3,宋云涛1,2,3,王成文1,2,3,徐仁廷1,2,3,彭敏1,2,3,周亚龙1,2,3,韩伟1,2,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滇西地区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空间分布[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覃巧婷1,陈建军1,2,杨艳萍1,赵晓宇1,周国清1,2,尤号田1,2,韩小文1,2(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黄河源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地形和气候的响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段巍岩1,黄昌1,2,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北大学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河流湖泊碳循环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张彦1,2,3,窦明1,4,邹磊5,李平2,6,梁志杰3,6,李桂秋4(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不同微塑料赋存环境对小麦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