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振芳,翟亚军,张娟,梁淑红(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双一流”背景下大学院系评价体系构思[J].江苏高教,2022,第2期
-
余利川,段鑫星(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夹缝生存”:“双一流”建设高校二级学院院长的权责困境与生成逻辑[J].江苏高教,2022,第2期
-
罗泽意(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学二级学院院长双重性格生成的逻辑[J].江苏高教,2022,第2期
-
钱晓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工科研究型大学人文社科学部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22,第2期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J].江苏高教,2022,第2期
-
陈清(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逻辑[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童卫丰1,杨建义2(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三重维度厘清“课程思政”的教育逻辑[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陆根书(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对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韩婷芷(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传统优势学科如何赋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基于我国33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陈海静(常熟理工学院《江苏高教》编辑部&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质量高等教育: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阐释[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秦西玲,吕林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拔尖学生的学习参与及其批判性思维发展 ——基于全国12所“拔尖计划”高校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陶磊,朱唯星,李貌(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转向、痛点及实践策略[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马浚锋,胡阳光(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新发展阶段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及其拐点研究[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张万朋,沈怡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区域化”:长三角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瓶颈与路径[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顾栋栋(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个体、团队、圈层 ——基于学术共同体的高校教师组织化发展[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赵群1,王婧妍2,冒荣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跳“农门”的大学生与城镇化(下) ——2021-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直接影响系数变化预测[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于正阳,胡钦晓(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学印象管理:概念、意义及实践逻辑[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宋齐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普及化阶段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能力话语的盛行及其省思[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柳安娜,王安全(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的教育生产论困境与生存论彰显[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朱姝,毛勇(南京审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美国教学研究并重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运作及启示 ——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为例[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任沫霖(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高校教师绩效薪酬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
李作章(辽宁教育学院《现代教育管理》编辑部).价值共创视域下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赋能”进路[J].江苏高教,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