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云杰,田鑫,张明意,王硕(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植被修复初期对贵州高原喀斯特湿地湖滨带碳元素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王金凤1,徐基良1,李建强1,周春发1,邓文洪2(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动物适宜栖息地的北京市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李治1,孙悦1,李国平2,刘生胜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北黄土高原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对生计资本的敏感性——以佳县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熊燕飞1,2,张安录1,2,刘蒙罢1,2,李欢1,2(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所).柑橘园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任小玢1,2,张东海3,俞鸿千1,2,徐洁4,蒋齐1,2,王占军1,2,吴旭东1,2(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宁夏防沙治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在宁夏草地变化中的相对作用[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曹瑞1,杨万勤1,袁吉2,李晗2,谭波2(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酶活性随雨旱季的变化[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税伟1,2,冯洁1,2,李慧1,2,江聪3,孙祥1,2,刘橼锰1,2,张永永1,2,孙晓瑞1,2(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喀斯特退化天坑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系统发育与功能性状结构[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张振杰1,于露1,王红梅1,2(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草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荒漠草原向灌丛转变过程两种优势植物定植土壤水分阈值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张明1,高慧蓉1,莫惟轶1,陈爽1,朱荣1,王小春1,王志波2,3,李丹洋1,王瑞丽1,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土高原草地植物叶脉性状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解婷婷,单立山,张鹏(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不同水分条件下杨树-玉米复合系统凋落物分解特性[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赵志平1,齐永青2,汉瑞英1,肖能文1,李俊生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近20年来京津冀地区土壤风蚀扬尘颗粒物排放变化[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李海萍1,王语萌1,杜佳琪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基于保护生态服务价值的县域城市扩展情景分析——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米朝娟,周自翔,刘婷,武佳,孙彦旭(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陕北长城沿线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模拟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李建波1,闫云飞1,高伟1,申开明1,张承华1,李钠钾2,江厚龙2,汪代斌2(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烟草科学研究所).生物质发酵产热-小型温室棚联用对春冬季烟苗生长温度调控的数值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马燕丹1,2,郑秋竹1,2,张勇1,2,崔媛1,2,梁克敏1,2,陈欢欢3,岳海涛1,2(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原湿地保护修复与生态服务重点实验室;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湿地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滇西北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对刈割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时应贵1,2,林伟盛1,2,胥超1,2,刘小飞1,2,陈仕东1,2,熊德成1,2,杨智杰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火烧强度对中亚热带人工造林初期土壤呼吸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刘建超1,马雨辰1,张凌玉1,任静华2,李一平1,陆光华1(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红霉素对大型溞生殖、生长和基因表达的生态毒理效应[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彭保发1,刘宇2,3(湖南文理学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河流景观生态服务供给与需求/消费的互馈机制[J].生态学报,2022,第19期
  • 郑可君1,2,李琛1,吴映梅1,高彬嫔1,李婵1,武燕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边境山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黄孟冬1,2,肖玉1,2,秦克玉1,2,甘爽1,2,谢高地1,2,刘婧雅1,2,王洋洋1,2,牛樱楠1,2,刘佳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1980—2018年浑善达克地区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龙启霞1,2,蓝家程1,2,姜勇祥3(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恢复对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碳累积特征及其机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赵正嫄1,2,张云龙1,李婷1,2,吕一河1,2,王聪1,伍星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空间距离指数的青藏高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彭洁,蔡海生,张学玲,张婷,吕大伟(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基于主导生态功能的抚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李雪萍1,许世洋2,李敏权1,王建喜2,郭致杰1,漆永红1,荆卓琼1,李建军1,谢志军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南州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性的演化规律[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崔丽娟1,李伟1,窦志国1,张曼胤1,邬国锋2,胡忠文2,高崟1,3,李晶1,雷茵茹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近30年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力[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李善家1,2,王子濠1,苏培玺2,王辉1,王福祥1,崔莉娟1(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荒漠植物性状权衡策略及功能多样性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赵海霞1,2,范金鼎1,3,骆新燎1,2,朱天源1,2,孟菲4,顾斌杰1,2(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绿色基础设施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南京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董力轩1,常顺利1,张毓涛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SWAT模型在天山林区林冠截留过程中的改进应用[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 王柯1,张建军1,2,邢哲3,包扬航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军委后勤保障部工程质量监督中心).我国生态问题鉴定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方向[J].生态学报,2022,第18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