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璨1,2,王月3,王雨雷1,2,白振旭1,2,吕志伟1,2(河北工业大学先进激光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先进激光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光学激光合束技术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高恒1,2,李炳霖1,杨依枫1,何兵1(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相干合成中多抖动相位锁定算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彭英楠,胡奇琪,段佳著,李大鹏,田博宇,赵祥杰,张大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基于光斑二阶矩的阵列光束倾斜相差自适应控制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田博宇,彭英楠,胡奇琪,段佳著,骆永全,赵祥杰,张大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光学相控阵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龙金虎1,粟荣涛1,2,3,常洪祥1,侯天悦1,常琦1,蒋敏1,张嘉怡1,马阎星1,2,3,马鹏飞1,2,3,周朴1(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南湖之光实验室;国防科技大学高能激光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基于空间结构内部锁相的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李新阳1,周朴2(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出版前言[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闫玥芳1,2,陶汝茂1,刘玙1,李雨薇1,张昊宇1,楚秋慧1,李敏1,舒强1,冯曦1,黄文会2,景峰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光纤合束器件的高功率全光纤相干合成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李新阳,周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激光合束技术专辑[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卞奇1,2,薄勇1,2,左军卫1,2,彭钦军1,2(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激光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齐鲁中科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院).产生钠导引星星群的钠信标激光合/分束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江孝国,廖树清,王远,李洪,杨兴林,张小丁,杨国君,魏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利用切伦科夫辐射进行电子束发散角及分布概况的测量技术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冯传均,伍友成,何泱,戴文峰,付佳斌,刘宏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正负双极性重复频率充电电源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赵景林,王志强,王进君,张东东,李国锋(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于Kriging模型的水中放电沉积能量优化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匡蓝珺1,2,于涛1,2,张华健1,2,孙爱扣1,2,陈珍平1,2,谭波3,甘斌3,陈富财3(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湖南省数字化反应堆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SALOME的蒙卡计算模型CAD反转可视化[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李永龙,袁雪林,刘九龙,陈正坤,戴志强(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基于低轨卫星的分布式超宽带电磁脉冲对地面接收机干扰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李勤,何小中,蒋薇,杨治勇,刘云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标定装置物理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张浩1,黄礼明1,赵峰2,林涵文1,常仁超1,魏建平1,鄂得俊1,尉伟1,陶凯1,杨家岳1,张未卿1(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种高重频废束桶束窗的设计及热结构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何友辉1,2,陈洪斌2,李飞2,宋法伦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固体绝缘子的真空沿面闪络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陈旭良,李俊娜,崔光曦,李楚男,李奇胜,葛建伟(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秒脉冲下高气压SF_6中同轴绝缘子沿面闪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赵莉莉1,2,田俊涛1,2,李志永1,2,王海1,2(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光调Q脉冲Ho:YLF激光器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杨春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强聚焦条件下连续位相板散斑特性的矢量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杨梓晗1,张军2,张强1,周科霖1,冶玲1,赵立山1(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基于同轴波导的1分16功分器的设计与实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吴哲1,管相合2,季来林2,华怡林3,4,高妍琦2,隋展2,陈华才1(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Yb:CNGG有源反射镜的多程放大特性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王万祎,陈方军,公丕华,贾全能,张英华,张祎景,王杰,赵子竣(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复合结构掠入射板条放大器热效应的模拟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蒋炜1,2,董云松2,张兴2,尹传盛2,孙传奎2,董建军2,尚万里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基于Kirkpatrick-Baez显微镜的芯部自发光成像诊断不确定度评估[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王孟杰,王邦继,伍鹏程,倪泰来,刘庆想(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三角形插片结构的紧凑型波导双工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
王新波1,申发中2,于明3,崔万照1(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电磁信息重点实验室).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对微放电演化过程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