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Aoyong,ZHAO Pengxiang,HUANG Yizhe,郭乔妮,高思航,周楷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无桩共享单车使用及其解释因素的实证分析:以中国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NEWMANP,DAVIES-SLATES,CONLEY D,姚智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从TOD到TAC:利用新公交系统重塑街道走廊[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MAGUIRE B,KLINKENBERG B,张宁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公园社区的场所依恋可视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LUKMAN A,周嘉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EKHI A,IMANOL Z,I?IGO C,王天奇(内蒙古大学城市规划系).西班牙低碳能源社区的可扩展性:一种源自共享更新模式的经验方法[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FISHER J C,IRVINE K N,BICKNELL J E,吴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感知生物多样性、感知声环境、感知自然度和安全感强化了新热带界城市蓝绿空间的恢复力质量和福祉效益[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JAHANI A,KALANTARY S,ALITAVOLI A,李胜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在预测城市自然地区鸟类声景对游客心理恢复的影响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吴志强(中国工程院).上海五大新城高品质绽放的七色要素[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徐毅松(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新城规划建设的"新"和"特"[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王健(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紧凑高强、混合宜步"——生态绿色低碳背景下的新城高密度地区发展路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彭震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十四五"上海新城发力的区域模式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LYONS T,EWING R,赵倬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公共交通能否缓解空间失配:公交和紧凑度对区域经济产出的影响[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SORDELLO R,BUSSON S,CORNUAU J H,汪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呼吁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暗夜基础设施”[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史育龙(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新城新区建设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郑德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城发展的矛盾性评价与不断创新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张京祥(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理性务实地规划建设中国新城3.0[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郑时龄(中国科学院).新时期城市化发展中的新城[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伍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城建设,以人为本,文化赋能[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诸大建(同济大学).上海五大新城建设需要治理创新[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前瞻长三角区域创新的"大上海"新格局[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曾鹏(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单向疏解"到"分工网络",再到"多中心一体化"——从都市圈格局优化看新城建设[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SATOSHI K,闫承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包容性设计:日本近60年经验[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
(《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上海五大新城建设及相关思考”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