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方娅婷,任涛,张顺涛,周橡棋,赵剑,廖世鹏,丛日环,鲁剑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氮磷钾肥对旱地和水田油菜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差异[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刘月,明博,李姚姚,王克如,侯鹏,薛军,李少昆,谢瑞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基于根冠协调发展的东北春玉米高产种植密度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杨斌,乔玲,赵佳佳,武棒棒,温宏伟,张树伟,郑兴卫,郑军(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及验证[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高春华1,2,冯波1,李国芳3,李宗新2,李升东1,曹芳1,慈文亮4,赵海军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施氮量对花后高温胁迫下冬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丁敏1,段政勇1,王宇卓1,薛亚鹏1,王海岗2,陈凌2,王瑞云1,2,乔治军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糜子GBSSI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与验证[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王雪1,谷淑波1,林祥2,王威雁2,张保军2,朱俊科3,王东2(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向思茜,李儒香,徐光益,邓岢莉,余金琎,李苗苗,杨正林,凌英华,桑贤春,何光华,赵芳明(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转基因植物与安全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基于水稻长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66的粒型QTL的鉴定及其聚合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王劲松1,白歌1,张艳慧1,申甜雨2,董二伟1,焦晓燕1(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高粱花后叶片衰老、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齐燕妮1,李闻娟1,赵丽蓉2,李雯2,王利民1,谢亚萍1,赵玮1,党照1,张建平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资源创新重点实验室).亚麻生氰糖苷合成关键酶CYP79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杨晔1,孙琦2,邢欣欣2,张海涛1,赵志超2,程治军2(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包穗突变体sui1-5鉴定及OsPSS1互作蛋白筛选[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王珍1,2,张晓莉1,刘淼3,姚梦楠4,孟晓静1,曲存民1,2,卢坤1,2,李加纳1,2,梁颖1,2(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油菜工程研究中心;西南大学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蓝型油菜BnMAPK1超量表达及中油821的转录差异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朱晓彤1,2,叶亚峰2,郭均瑶2,杨惠杰2,王紫瑶1,詹玥2,吴跃进2,陶亮之2,马伯军1,陈析丰1,刘斌美2(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水稻早衰基因ESL8的遗传与定位[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刘姗姗,庞婷,袁晓婷,罗凯,陈平,付智丹,王小春,杨峰,雍太文,杨文钰(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间距对不同结瘤特性套作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潜力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郭宏1,于霁雯2,裴文锋2,关永虎1,李航1,李长喜1,刘金伟1,王伟1,王宝全2,梅拥军1(塔里木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疆陆地棉杂种F2的遗传分析及遗传主效聚类[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吴冬青1,李洲2,郭春林3,邹京南1,庞孜钦3,林非凡1,何海斌1,林文雄1,3(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测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季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干物质分配特性及机制研究[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杨俊芳1,2,王宙1,乔麟轶2,王亚1,赵宜婷1,张宏斌1,申登高1,王宏伟3,曹越1(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社会服务部).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蓖麻种子大小性状QTL定位[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纪红昌1,胡畅丽1,邱晓臣1,吴兰荣2,李晶晶1,李鑫1,李晓婷1,刘雨函1,唐艳艳1,张晓军1,王晶珊1,乔利仙1(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花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花生籽仁品质性状高通量表型分析模型的构建[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李秋平1,张春龙1,杨宏1,王拓1,李娟1,金寿林1,黄大军1,李丹丹1,2,文建成1(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云南省作物生产与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水稻半育突变体sfp10的生理特征分析及基因定位[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许加波,吴鹏昊,黄博文,陈占辉,马月虹,任姣姣(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利用F2:3家系来源单倍体定位玉米雄穗相关性状QTL及全基因组选择[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徐彤1,2,吕艳杰1,2,邵玺文1,耿艳秋1,王永军1,2(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主粮作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不同时期化控对密植玉米冠层结构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2期
  • 宋杰1,王少祥2,李亮2,黄金苓2,赵斌1,张吉旺1,任佰朝1,刘鹏1(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东平县农业农村局).施钾量对夏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2期
  • 刘俊华1,2,3,吴正锋3,党彦学4,于天一3,郑永美3,万书波5,王才斌3,李林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旱地作物研究所;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2期
  • 娄善伟1,2,高飞3,王崇3,田晓莉1,杜明伟1,段留生1,4(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不同甲哌鎓滴施剂型筛选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调控效果研究[J].作物学报,2023,第2期
  • 孟雨1,田文仲2,温鹏飞1,丁志强2,张学品2,贺利1,段剑钊1,刘万代1,郭天财1,冯伟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基于不同发育阶段协同的小麦品种抗旱性综合评判[J].作物学报,2023,第2期
  • 张文宣,梁晓梅,戴成,文静,易斌,涂金星,沈金雄,傅廷栋,马朝芝(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洪山实验室).利用CRISPR/Cas9技术突变BnaMPK6基因降低甘蓝型油菜的耐盐性[J].作物学报,2023,第2期
  • 韩贝,孙思敏,孙伟男,杨细燕,张献龙(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J].作物学报,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