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可,李亦飞(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推荐算法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
李红艳,冉学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以“乡土”为媒:熟人社会内外的信息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
田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造意义产消者:论纪实影像跨文化传播的情感主动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
曾秀芹,战泓玮(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论亲子媒介教育的双向社会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
胡海1,魏海平2(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权力的莫比乌斯游戏:网络社会媒介场域中的流动性之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
宋红梅,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中国广告知识生产模式演进(1979—2021)[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
邓尚(南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扩展的场域:新媒体影像装置的时空构建与感知体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
梁德阔(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无中介性:触觉媒体的功能、研究及实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
曾志华1,孔亮2,3(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中国演播艺术的创作、受众与媒介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
韩立新,杨新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十要素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