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余丰1,严加斌2,何建明1,琚正伟1,程革2,郑达2,邹印龙2,叶磊2,王建新3(浙江辉博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宁波中科孚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退役动力锂电池在光储微电网的集成与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许辉勇1,2,李远宏2,张志萍2,范亚飞2,胡仁宗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硅基负极软包动力电池针刺热失控特性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王海民1,2,王寓非1,胡峰1(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圆柱型动力电池组热管理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杜帮华1,张宇1,吴铁洲1,何衍林1,李子龙2(湖北工业大学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储能运行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网新源湖北白莲河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等效模型参数在线辨识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陈峥1,李磊磊1,舒星1,沈世全1,刘永刚2,申江卫1(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基于特征处理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锂电池剩余容量估算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侯磊1,王子驰2,李营超2,王赛豪2,张亚杰1,张禹森1(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分析及多目标优化[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李林林1,王昱杰1,门一飞1,杨伟1,邹汉波2,陈胜洲2(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州大学能源与催化研究所).湿法冶金回收技术中无机酸作为浸出剂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陈星宇1,刘忠1,寇攀高2,邹淑云1,潘宜桦1(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离网型风-光-抽水蓄能恒压供电系统[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林乙龙,肖敏,韩东梅,王拴紧,孟跃中(中山大学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锂离子电池化成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余鹏,王顺利,于春梅(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基于自适应分数阶扩展卡尔曼的锂电池SOC估算[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温荣严1,2,3,高志浩1,2,3,门树林1,2,3,戴作强1,2,3,张健敏1,2,3(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聚偏氟乙烯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涂航,张航,刘丽辉,李杰,孙小琴(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相变混凝土墙体的传热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袁雪芹,杨雷(皖西学院).三元锂离子电池氢气产生原因探索[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陈峥,赵广达,沈世全,舒星,申江卫(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基于迁移模型的老化锂离子电池SOC估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邓婷婷,蔡颖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笼屉式水箱中膨胀石墨对石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滕冠兴1,戚俊毅1,葛昊1,李哲1,张剑波1,2(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动汽车联合创新中心).通过无量纲化方法分析实验条件对锂离子电池热参数辨识精度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牟粤1,杜韫2,明海1,张松通1,邱景义1(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先进化学蓄电技术与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体结构演变及界面行为研究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王敏旺1,2,吴华伟1,2,刘祯1,2(湖北文理学院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一种面向电池组均衡模型的定量评价体系[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翟亭亭1,韩忠刚1,袁泽明1,张羊换1,2(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球磨时间对TiFe系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万发1,蒋中明1,2,唐栋1,3(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理工大学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CAES储气库设计参数对其热力学特性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闫晓清1,胡志宇1,刘凤泉1,李林1,谷传明2,戴熙瀛3,肖雨3,邢照亮3,周建军1(北京师范大学;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锂离子电池内隔膜褶皱的原因及消除[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史佳倚,姚莹梅,闫佳琪,孙超钦,黄锋林(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控溅射制备的陶瓷涂层SiO2/PP/AlF3隔膜对电池性能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王建君,沈玉霞,张宇,张托弟,李勇,王毅(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T-history法及其在相变材料热物理性能测定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王灿1,马盼1,祝国梁2,马永超3,季鹏程1,魏水淼1,赵健1,于治水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长寿命石墨电极研究现状与展望[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赵悠曼,严小波,段红坤,陈泽伟(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碳纳米管导电剂对硅碳负极锂电池性能提升的探索[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田孟羽,岑官骏,乔荣涵,申晓宇,季洪祥,田丰,起文斌,金周,武怿达,詹元杰,闫勇,贲留斌,俞海龙,刘燕燕,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0.10.01—2020.11.30)[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王继贤1,2,彭思侃1,2,南文争1,2,陈翔1,2,王晨1,2,燕绍九1,2,戴圣龙1,2(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喷雾干燥法制备石墨烯包覆富锂锰基材料Li1.22Mn0.52Ni0.26O2及其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苏秀丽,廖文俊,李严(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分步法电解水制氢的机遇与挑战[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冯燕,郑莉莉,戴作强,王栋,贾隆舟,尹涛(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热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吴勰,周莉,薛照明(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于螯合B类锂盐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其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