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勇(厦门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批评的阶段性演变及其症候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22,第1期
-
曹劲松(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百年道路实践逻辑与现代化维度[J].南京社会科学,2022,第1期
-
程鹏,李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在人民城市建设中放大中心辐射作用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上海实践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2,第1期
-
李承贵(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推动高端智库).论“自我认知范式”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兼及对建立本我学术立场的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22,第1期
-
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术语的革命:中国开放型经济学的建构——在百年建党经验指引下探索理论创新之路[J].南京社会科学,2022,第1期
-
张林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逻辑主线与时代命题[J].南京社会科学,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