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秀明1,罗飞1,樊宇2(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丙烯酰胺对斑马鱼各器官的毒性作用及生殖细胞的DNA损伤[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高健伟,虞江萍,杨林生,柴园庆,韦炳干,李海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燃煤型砷中毒的最低有效累积暴露剂量初探[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周振宇1,邵振洲1,施智平1,渠瀛2,张融3,饶凯锋4,关永1(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田纳西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模式生物在线监测技术方法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付铠,周启星,胡献刚(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大气颗粒物物理化学属性致病效应与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靳非1,穆景利1,王冬婉1,高船舟2,王菊英1(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医科大学).菲、3-甲基菲和菲醌对河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肝组织损伤的比较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石慧1,2,冯承莲1,黄虹2,吴丰昌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铝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与硬度的相关关系探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杨京亚1,赵璐璐1,张洲1,刘薇1,张新1,徐晓晨1,涂响2(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大型蚤和斑马鱼评价腈纶废水好氧-厌氧处理过程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彭涛1,王思思1,任琳2,芮倩倩2,邵璐滢2,孙立伟3,傅正伟1(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磷酸三苯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神经毒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李薪芳1,索亚萍1,楼鸳鸯1,徐超1,刘维屏2(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酰胺类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及氧化损伤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张俊江,张效伟,于红霞(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氯乙基磷酸酯阻燃剂对日本鹌鹑胚胎的发育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杨婧,刘敏,赵华清,邓芸芸,王绿平,张京佶,殷浩文(上海市检测中心).OECD鱼类生物蓄积测试的优化策略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赵艳民1,王洪盼1,2,温泉1,曹伟1,刘志超1,杨晨晨1,刘宪斌2,秦延文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铜在日本青鳉体内的累积特征及其对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任璐1,2,方建章1,龙飞1,2,卢平1,刘桂华2,张建清2,陆少游2(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对羟基苯甲酸酯内暴露水平及分布特征[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戴欣,李伟,李建中,王会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蜥蜴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汪正东1,2,于云江1,2,向明灯2,李良忠2,李辉1(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四溴双酚A亚慢性呼吸暴露对Wistar雄性大鼠的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董良佳1,杨峰1,王京真1,2,刘文华1(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钦州学院海洋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暴露诱发NRK-52E细胞纤维化的体外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陈剑1,2,王章玮1,张晓山1,秦普丰3,陆海军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环境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大气汞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生理效应的影响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卜庆伟1,2,王东红3,许宜平3,胡江波3,王子健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风险分析的流域优先有机污染物筛查:研究与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刘帅1,胡磊2,杨明1(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介导的环境雌激素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袁婷婷1,王新亮2,董慧峪3(北京医院检验科;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5种卤代乙酰胺类消毒副产物对小鼠淋巴瘤细胞Tk基因致突变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王吉龙1,2,韩莹3,王萌萌1,2,孙湖泊4,黄沛力1,2,孙志伟1,2(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体育大学).碲化镉量子点对小鼠肝脏超微结构及重要生物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来子阳,胡献刚,周启星(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对鼠科动物的生殖毒性及致毒机理[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孙成华1,2,石爱军1,2,刘保献1,2,张大伟1,2,陈添3,刘建武4,刘康1,2,周健楠1,2,洪姗姗1,2(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发光细菌的细颗粒物(PM2.5)可溶性提取液综合生物效应测试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郭肖颖1,王磊1,李敏2,王斌1,赵竑绯1,李虹颖2,徐文静1,施六林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微量水样环境毒理学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张元宝1,赵鹏1,王煜倩1,许志珍1,唐仕川1,常兵2(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纳米颗粒物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伍智蔚1,易忠胜1,董露1,杨露露1,杨雾1,张爱茜2(广西高校食品安全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和光谱相互验证2'-OH-BDE-28对HSA构象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孙洪芹1,2,江文静1,郭艳敏1,杜阳1,吕锡武1,2,孙丽伟1,2(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无锡太湖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个人护理用品(PCPs)的生态毒性和处理工艺效果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汤花梅1,2,魏婷1,2,张超1,2,刘玉倩1,2,汪艳1,张晓华1,袁丽1,戴和平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和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应用超敏感酵母HUG1-yEGFP生物传感器筛选基因毒性化合物[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梅承芳1,2,3,梁慧君4,周小翠4,田亚静5,邓桂荣1,2,许玫英1,2,栾天罡3,曾国驱1,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佛山市环境健康与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国产防污漆中铜的海洋环境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
逯南南1,李汝2,宋武昌1,孙韶华1,贾瑞宝1(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山东建筑大学).马拉硫磷和百菌清胁迫下斑马鱼行为变化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