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蒋严波1,2,凌忠2,韦献东1,2,尹建明2,凌威2,王凌晖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北投环保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枫香耐铅性及土壤修复潜力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朱列坤1,2,戴全厚1,2,李焱秋1,2,涂娜1,2,严友进1,2,3(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喀斯特浅层裂隙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阮存鑫1,2,胡海波1,2,季婧1,马冰1,刘新亮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长江三角洲地区麻栎和栓皮栎蒸腾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尹嘉德1,2,侯慧芝1,2,张绪成1,2,于显枫1,2,王红丽1,2,方彦杰1,2,张国平1,2,雷康宁1,2,马一凡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化肥与有机肥结合对旱地覆膜春小麦产量形成和土壤碱解氮累积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朱浩楠1,杨勤科1,2,杜朝正1,黄晨璐1,庞国伟1,2,王春梅1,2,朱梦阳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陕西土地集团研究院).基于CSLE模型的巴基斯坦土壤侵蚀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刘新梅,樊文华,张昊,王改玲(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改良剂对复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POC和MOC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赵武成1,王琦1,王小赟1,赵晓乐1,张登奎1,周旭姣1,买小虎2,陈瑾3(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水务节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基于修正SCS-CN模型集雨垄径流预测[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谷际岐,佟竺殷,魏逸衡,刘晓艺,冯伟轩,朱轩,张少良(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冻融影响下黑土耕层剖面速效氮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池政1,徐先英1,2,3,4,刘开琳2,刘虎俊2,孟瑞玲4,李亚琦4,富丽4,李雪宁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2种沙障内积砂粒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观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佘映军1,2,李平1,杜臻杰1,白芳芳1,2,3,郭魏1,梁志杰1,崔嘉欣1,2,马灿灿1,2,齐学斌1,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地下水埋深与控肥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姜倩1,李坤衡1,李宏伟2,吕刚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辽西春季解冻期褐土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模拟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崔天民,格日乐,杨锐婷,王争贤(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中西部3种典型乡土植物根系抗折力学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2期
  • 赵广举1,2,穆兴民1,2,田鹏3,高鹏1,2,孙文义1,2,许文龙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恢复潜力预测[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左婷1,王新霞1,侯琼1,倪亮2,倪玥敏2,王剑1,倪吾钟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稻-麦轮作体系不同施肥模式对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效养分平衡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赵莎莎1,肖广全1,2,陈玉成1,2,陈庆华1,邓华健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村清洁工程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不同施用量石灰和生物炭对稻田镉污染钝化的延续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燕玲玲,巩杰,徐彩仙,曹二佳,李红瑛,高秉丽,李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子午岭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詹舒婷1,2,宋明丹1,李正鹏1,马海曼2(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不同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赵丹阳1,毕华兴1,2,3,4,5,6,侯贵荣7,崔艳红1,王宁1,王珊珊1,马晓至1,冯星8(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吉县林业发展中心).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杨任翔,邱凡,王坚桦,许振欣,黄夏凯,李桂芳(广西大学农学院).雨型和甘蔗种植对赤红壤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李浩1,2,牛乾坤1,2,王宣宣1,2,刘浏1,2,徐宗学3,4(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雷斯越,郭晋伟,何亮,贺洁,许小明,吕渡,张晓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室).黄土丘陵区退耕坡面草地恢复与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异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陈子薇1,应珊珊1,刘银秀2,叶波2,董越勇2,姜培坤1(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农业农村生态与能源总站).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刘新梅,田剑,张昊,刘奋武,王改玲,樊文华(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改良剂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刘盛林1,丁效东2,郑东峰1,石宁1,刘国利3,孙泽强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山东耕地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黄河三角洲盐渍化荒地种植植物对土壤改良、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何煦1,桑琦明1,郑粉莉1,2,王一菲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东北不同黑土厚度区多营力作用的坡面土壤侵蚀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李晓晴,周蓓蓓,杨扬,陈晓鹏(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酸改良剂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韦亮1,孙立永2,田雪1,薛培英1,刘文菊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干湿交替下生物炭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镉砷有效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闫秋艳1,董飞1,贾亚琴1,李峰1,杨峰1,鲁晋秀1,高丽娟2,张建诚3,王苗1(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山西省襄汾县农业农村局;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耕作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蓄水变化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 盘礼东1,2,李瑞1,2,黎庆贵1,2,黄凯1,2,张琳卿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黔西喀斯特区秸秆覆盖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