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照明1,王强1,刘晓霞2,林海忠3,何杰3,俞巧钢1,马军伟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N示踪法研究生物炭施用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肥去向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曲丽莉1,2,郭红丽3,李盟3,吴芳3,梁音1,朱绪超1,田芷源1,代梦梦1,2,袁久芹4(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市大丰区堤防管理处).江苏省沿海平原沙土区典型河沟边坡土壤侵蚀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代梦梦1,2,梁音1,田芷源1,郭红丽3,杨逸辉4,李盟3,郭伟5,贺燕子1,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省水利厅农水处;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宿迁分局).江苏省平原区河岸边坡利用方式和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李媛1,2,郝鲜俊1,2,高文俊3,杨杰1,2,孟会生1,2,张杰1,2,孙大生1,2(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不同有机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素累积及淋失风险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汪爱霞,马彦麟,齐广平,康燕霞,银敏华,汪精海,贾琼,唐仲霞,姜渊博(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草地生产力提升的水氮调控模式[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水土保持学报》著作权使用声明[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2期
  • 李彦旻1,2,3,沈育生4,5,王世航1,2,3(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矿山采动灾害空天地协同监测与预警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矿区环境与灾害协同监测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徽省陆地碳排放时空特征及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左岍1,2,周勇1,2,李晴1,2,王丽1,2(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及轨迹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黑杰1,2,金强1,2,杨文文3,阮敏敏3,陈斌3,陈思聪3,王艳娜3,黄艳3,刘旭阳1,2,林少颖1,2,王维奇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市农业农村局).福州市不同种植年限茉莉花园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王海琪,黄艺华,蒋桂英,刘钰婷,车子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氮肥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朱自洋1,2,段文焱1,2,陈芳媛1,2,李杉1,2,陶文梅1,2,唐睿裕1,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干旱土壤中生物炭对黑麦草生长的促进机制[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刘海龙1,2,丁娅楠1,王跃飞1,王炜桥1,郭晓佳1,2(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省资源环境信息化管理院士工作站).山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相关性及空间效应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盖兆雪,陈旭菲,杜国明,王洪彦(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吕思扬1,2,宋思意1,3,黎蕴洁1,仲琦1,马炜1,涂利华1(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共青神县委组织部).氮添加和凋落物增减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及其碳氮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王文刚1,2,王彬1,2,顾汪明1,陈祖明1,2,蒋瑶钰1,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冻融循环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与微结构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周孟椋,高焕平,刘世亮,李慧,刘芳,姜桂英,赵颖(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秸秆与氮肥配施对潮土微生物活性及团聚体分布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谢梅香1,洪大林1,付静1,张展羽2,郑成鑫2,张平仓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农村水利研究所;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单次和间歇性降雨下紫色土坡地壤中硝氮迁移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于子涵,郑子成,王永东,李廷轩(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川西低山丘陵区植茶土壤团聚体矿质氮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马金龙1,许欢欢1,王兵1,2,张宝琦3,淡彩虹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物理结皮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宋爽,范昊明,牛天一(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东北黑土区不同季节侵蚀沟形态发育比较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张寒博1,2,窦世卿1,2,温颖1,2,徐勇1,2,张楠1,2,苗林林1,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遥感降水数据空间降尺度及干旱时空监测[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愚广灵1,陈末1,买迪努尔·阿不来孜1,胡洋1,贾宏涛1,2,周建勤1,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土壤与植物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模拟地下水咸化对高寒湿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涂坤1,2,胡斐南1,2,许晨阳1,2,马任甜1,2,刘婧芳1,2,刘哲3,宋松松2,王金晓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添加对黄绵土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殷锡凯1,叶茂1,2,郭建兴1,张凯丽1,赵凡凡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阿尔泰山布尔津林区不同草地类型物种多样性特征与生产力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尹嘉德1,2,侯慧芝1,2,张绪成1,2,3,马明生1,2,雷康宁1,2,郭宏娟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基于APSIM模型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的产量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舒方瑜1,2,3,董勤各1,2,3,冯浩1,2,3,李成1,3,韩剑桥2,张体彬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有机物料对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赵玲1,2,张露1,赵妮3,戈建珍1,金晶炜1,4,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农业农村局;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基于同位素示踪的不同生境果草复合系统水分利用策略[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黄倩1,丁明军1,2,陈利文1,谢坤1(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表土层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孙庆敏1,2,3,葛永刚1,2,陈攀4,梁馨月1,2,3,杜宇琛1,2,3(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藏大学工学院).汶川典型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康丽婷1,2,3,胡希军1,2,3,罗紫薇1,2,3,韦宝婧1,2,3,周冬梅1,2,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城乡景观生态研究所;湖南省自然保护地风景资源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县域水生态空间识别及其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