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增德1,2,李卿1,2,解浩峰1,2,彭丽军1,2,杨振1,2,张文婧1,2,黄树晖1,2,张习敏1,2,黄国杰1,2(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事业部).V-5Cr-5Ti合金的拉伸性能及其强化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8期
  • 杨友文1,王永乐1,杨雷1,陈宇凡2,蒋楠1,方晓刚1,高庆国2,刘继广1(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麦格昆磁磁性材料(滁州)有限公司).粘结剂含量对粘结NdFeB磁体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8期
  • 王鑫潮1,2,王岩2,侯利锋1,张少华3,刘宝胜3,卫英慧1(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期时效N10276合金在CO2/H2S/Cl-环境中的腐蚀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8期
  • 闫基森1,2,豆志河1,2,张廷安1,2(东北大学冶金学院;东北大学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级深度还原法制备Ti6Al4V合金粉体过程中的镁热自蔓延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8期
  • 靳岚,伊廷华,谢黎明,郭虎赟,卢世奇(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纳米切削初始温度对单晶铜微观结构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8期
  • 李杨,李进,席文,张佃平(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磷酸铁锂正极墨水配制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8期
  • 李涛1,2,李蒙2,李娜1,王长华1,朱冬霞3,张力久1,栗生辰1,邓楠1(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有色金属工业技术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硅/石墨/无定形碳复合阳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8期
  • 胡勇1,2,胡永淇1,2,李申申1,2,张会莹1,2,褚成1,2,王力华1,2(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钛合金表面GO/纳米ZnO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8期
  • 张启飞1,杨帅1,刘书君2,张禹森1,陈雷1,金淼1,郭宝峰1(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507车间).时效处理对Ti55531钛合金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崔晓明,孟闯,石博,白朴存,杜赵新,赵学平,王慧新(内蒙古工业大学).Al-Si-Mg-Sc铸造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其细化变质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宋志坤1,刘元富1,2,陈德强2,李伟1,孙广宝3,于鸿垚3,王睿3,张乐乐1(北京交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高温合金新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热处理对选区激光熔化GH3230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及高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李志尚1,熊智豪1,杨平1,顾新福1,颜孟奇2,沙爱学2(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大型TC18钛合金棒材多火次锻造过程的织构演变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杜艳迎,刘凯(武汉理工大学).不锈钢金属多孔材料固相烧结热变形特性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王彦菊1,杨宇2,万敏2,贾崇林3,沙爱学1,孟宝2(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航空及发动机材料应用评价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高温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高温合金超薄带材屈服轨迹的晶粒尺度依赖性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郭廷彪1,2,孙全珍1,李凯哲1,黄大伟1,王俊杰1,邰晓阳1(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温度梯度和冷却速率对ZL205A合金凝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吴志强1,邓偲瀛2,刘欢2,3,宋鸿武2,王犇4,张士宏2(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Zr-1.0Sn-1.0Nb-0.1Fe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动态再结晶模型建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龚浩,邹鹑鸣,魏尊杰,王宏伟,杨永泽(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SiC陶瓷/K4169合金复合铸件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唐泽浩1,2,3,张群莉1,2,3,黄华1,2,3,陈智君1,2,3,曹军胜4,姚建华1,2,3(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高端激光制造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42CrMo钢激光-感应复合淬火淬硬层几何特征及组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元想胜1,2,高春萍1,2,罗铁钢1,3,郑雪萍2,李志1,3,杨杰2,郑子木2,张嘉伟2,罗宇恒4(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金属强韧化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YbB6对Ti-6Al-4V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李雅迪1,2,弭光宝1,3,李培杰2,黄旭1,3,张学军1(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中国航发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增材制造600℃高温钛合金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任喜强1,李运刚1,齐艳飞1,周景一1,王波2(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钨铼合金制备工艺及其热负载行为的研究现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姚永军1,冯瑞成1,2,张隽1,曹卉1,2,李海燕1,2,雷春丽1,2(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单晶γ-TiAl合金纳米切削过程声发射响应的原子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赵春玲1,王强1,汤悦2,武丹2,油如月1,姚志浩3,贺宜红1,赵勇铭1,王旭青2,李维1(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粉末镍基U720Li高温合金长期时效下的组织与性能稳定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黄元春1,2,赵建业1,胡嘉伟1,肖政兵1,2,黄仕塔3(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院;中南大学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安泰新能源科技公司材料部).当量法测定7XXX系铝合金热物理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任军强1,2,杨丹1,王启3,卢学峰1,张旭东4,薛红涛1,汤富领1,丁雨田1(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晶粒尺寸和孪晶界间距对纳米多晶铝合金塑性变形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徐维台1,2,马德新1,2,赵运兴1,2,皮立波1,孙中源1(深圳市万泽中南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三种单晶高温合金的形核过冷度测量及相应凝固组织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薛克敏,周玉峰,王雪,李萍(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纯钨高压扭转晶界演化和非平衡晶界形成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赵宇辉1,2,3,孙力博1,2,4,赵吉宾1,2,王志国1,2,何振丰1,2,贺晨1,2(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熔化沉积法制备2A50铝合金热处理工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赵辉1,杨冲1,郭冬旭1,吴璐2,潘荣剑2,覃检涛2,石宝东1(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研究所核燃料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FeCrAl和Zr-2燃料包壳在中子辐照下的热力响应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王世清,焦迎香(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TC4/TC17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及高温拉伸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