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霞霞,李扬,王靖,黄明霞,白蕤,宋扬,胡琦,张佳莹,陈仁伟(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APSIM模型的内蒙古四大生态区不同降水年型下主要作物适应性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任俊波,杨雪丽,陈平,杜青,彭西红,郑本川,雍太文,杨文钰(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间距离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土壤理化性状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刘瑞达1,2,葛常伟2,王敏轩1,2,申延会2,李朋珍2,崔子倩2,刘瑞华2,沈倩2,张思平2,刘绍东2,马慧娟2,陈静2,张桂寅1,庞朝友2,3(河北农业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陆地棉转录因子基因GhMYB108的克隆及其在抗旱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李少华,王云鹏,王荣成,尹萍,李向东,郑方强(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范文静1,刘明2,赵鹏2,张强强2,吴德祥1,郭鹏宇1,朱晓亚2,靳容2,张爱君2,唐忠厚2(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甘薯苗期耐低氮基因型筛选及不同氮效率类型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张学林,何堂庆,张晨曦,田明慧,李晓立,吴梅,周亚男,郝晓峰(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育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严娅,王广文,孔凡迪,王旭远,王一涵,李俊平,赵玉辉,李呈军,陈化兰,姜丽(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NMRAL1对流感病毒复制的调控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柯娜,郝志云,王建清,甄慧敏,罗玉柱,胡江,刘秀,李少斌,赵志东,黄兆春,梁维炜,王继卿(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牛羊基因改良工程实验室).miR-221靶向IRS1抑制绵羊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和增殖[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韩晓,杨航宇,陈为凯,王军,何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不同砧木对欧亚种葡萄‘丹娜’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李晓菁1,张思雨1,刘迪1,袁晓伟2,李兴盛2,石延霞1,谢学文1,李磊1,范腾飞1,李宝聚1,柴阿丽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山东省华盛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芸薹根肿菌活细胞PMAxx-qPCR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0期
  • 熊伟仡,徐开未,刘明鹏,肖华,裴丽珍,彭丹丹,陈远学(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不同氮用量对四川春玉米光合特性、氮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郭世博,张方亮,张镇涛,周丽涛,赵锦,杨晓光(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的可能影响XIV.东北大豆高产稳产区及农业气象灾害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刘玉芳1,2,陈玉林1,2,周祖阳1,2,储明星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miR-221-3p靶向BCL2L11调控小尾寒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李周帅,董远,李婷,冯志前,段迎新,杨明羡,徐淑兔,张兴华,薛吉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旱区玉米生物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基于杂交种群体的玉米产量及其配合力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林馨颖1,王鹏杰1,杨如兴2,郑玉成1,陈潇敏1,张磊2,邵淑贤1,叶乃兴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黄化变异机理[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李易玲1,彭西红1,陈平1,杜青1,任俊波1,杨雪丽1,雷鹿2,雍太文1,杨文钰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仁寿气象局).减量施氮对套作玉米大豆叶片持绿、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张瑞,张天留,范婷婷,朱波,张路培,徐凌洋,高会江,李俊雅,陈燕,高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亚科物种转座子与串联重复序列之间的进化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王吉,张鑫,胡静荣,于智慧,朱迎春(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灭菌猪肉浆中发酵菌株脂质水解和氧化能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邵淑君,胡璋健,师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亚油酸乙醇胺诱导番茄对灰葡萄孢抗性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王浩琳1,马悦1,李永华1,李超1,赵明琴1,苑爱静1,邱炜红1,何刚1,石美1,王朝辉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的磷肥优化管理[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赵海霞,肖欣,董玘鑫,吴花拉,李成磊,吴琦(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苦荞愈伤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用于FtCHS1的过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侯将将1,王金洲2,孙平1,朱文琰3,徐靖2,卢昌艾4(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氮素敏感性的时空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董永鑫1,卫其巍1,2,洪浩1,黄莹1,赵延晓1,冯明峰1,窦道龙1,徐毅1,陶小荣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大豆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中国大豆品种上创建ALSV诱导的基因沉默体系[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李慧1,尹士采2,郭宗香2,马好运1,任梓齐1,3,折冬梅1,梅向东1,宁君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密市农业农村局;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宽胫夜蛾性信息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隋心意,赵小刚,陈鹏宇,李亚灵,温祥珍(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生菜LsPHYB可变剪接体的克隆与高温诱导表达模式[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9期
  • 马小艳1,杨瑜1,黄冬琳1,王朝辉1,2,高亚军1,李永刚3,吕辉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扶风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凤翔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小麦化肥减施与不同轮作方式的周年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8期
  • 桂润飞1,王在满2,潘圣刚1,张明华2,唐湘如1,莫钊文1(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广州市丝苗香米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8期
  • 韩晓彤1,杨保军2,李苏炫1,廖福兵1,刘淑华2,唐健2,姚青1(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智能测报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8期
  • 李前,秦裕波,尹彩侠,孔丽丽,王蒙,侯云鹏,孙博,赵胤凯,徐晨,刘志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滴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