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胡小勇1,曾祥翊2,徐欢云1,曹宇星1,孙硕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题教育资源部).信息化教研赋能教师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祝智庭1,胡姣2(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余胜泉,刘恩睿(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张倩苇,张敏,杨春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准备度现状、挑战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范佳荣1,钟绍春2(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由知识学习走向思维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沈霞娟1,张宝辉2,冯锐1(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活动研究:设计、实施与评价的三重奏[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王健1,郑旭东2(江苏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时代信息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框架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赵丽,贺玮,王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人工智能支持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困境与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胡翰林,刘革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从多态表征到置身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学科教学的价值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姚佳佳1,李艳2,陈新亚2,苏建元2(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基于实时互动的同伴对话反馈对大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促进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雒亮1,祝智庭2(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循环共生:数字中国愿景下的教育信息化新生态[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刘清堂1,李小娟2,谢魁3,常瑀倍2,郑欣欣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俄亥俄州立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实验室).多模态学习分析实证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崔向平1,赵龙1,苏伟2,卢彩晨1(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播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和效应研究 ——交互距离理论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汪维富1,毛美娟2,闫寒冰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精准教研视域下的教师评课反馈分析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景玉慧1,沈书生2(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学习为中心:学习设计的结构与层次 ——以小学阶段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梁林梅1,蔡建东1,耿倩倩2(河南大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学习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变革:研究方法论的创新和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陈鹏1,黄荣怀2(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中学生设计素养研究:要素、框架及评测[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郭绍青(《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主编寄语[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