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江嘉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访谈中的美国现代建筑理论[J].建筑学报,2017,第6期
  • 薛春霖,郭华瑜(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何以“授渔”?——关于“身体力行”示范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建筑学报,2017,第6期
  • 朱光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我的佛光寺记忆——忆上世纪的佛光寺考察[J].建筑学报,2017,第6期
  • 杨经文1,周恺2,3,4,5,孙凌波(马来西亚汉沙杨有限公司;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6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专访[J].建筑学报,2017,第6期
  • 周恺,孙凌波(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学报》编辑部).2016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专访·周恺:以相融的方式建造[J].建筑学报,2017,第6期
  • 宋聚生1,孙艺1,侯小冲2(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口高密度城区社区公园空间环境特征分析——基于老年人活动分类[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袁烽,胡雨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机协作与智能建造探索[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魏力恺1,张备2,许蓁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Google公司).建筑智能设计:从思维到建造[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吕帅1,2,徐卫国2,燕翔2(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基于快速反馈的建筑方案数字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郭鹏宇,丁沃沃(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集群建筑类型和村落形态研究——以山西阳城上庄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王桢栋1,2,阚雯3,方家2,4,杨旭1,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拓展及其价值创造研究——以城市综合体为例[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谭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都市多层步行网络之“地形系数”探析[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李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算法,让数字设计回归本原[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唐芃1,2,郭梓峰1,张佳石1,季云竹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整合与协同——数字链系统驱动的设计与建造实践[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庄惟敏1,张维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设施综合体更新探讨——北京菜市口输变电站综合体(电力科技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张昕1,杜江涛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英国约翰·莫尔斯大学建筑环境学院).天然光研究与设计的“非视觉”趋势和健康导向[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菜市口输变电站综合体(电力科技馆)[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吴凡,肖蓝,夏韬(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融合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侯正华,王硕,范路(《建筑学报》编辑部;META-工作室;META-跨界研究院).混合居住模式研究与建筑设计应对——关于松花湖新青年公社项目的座谈[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张钰曌,陈洋(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基于智障学生特征的特殊教育需求空间设计策略[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郭馨1,高岩2(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数技智造——天颐湖儿童体验馆设计与数字技术的运用[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范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平行的世界——论松花湖新青年公社及META-工作室的建筑范式探索[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张佳晶(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龙南佳苑[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张早(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龙南佳话——一座公租房住区及其创作者的宣言与日常[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张鹏举,贺龙(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盛乐博物馆游客中心[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王硕,张婧(META-工作室).松花湖新青年公社[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贺龙1,2,张鹏举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外敛与内修——盛乐博物馆游客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17,第5期
  • 叶露1,王亮2,王畅2(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南京老门东三条营地块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7,第4期
  • 徐甜甜,汪俊成(DnA建筑设计事务所).松阳乡村实践——以平田农耕博物馆和樟溪红糖工坊为例[J].建筑学报,2017,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