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垚1,盛基峰2,叶彦辉1,韩艳英1(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林芝云杉林粗木质残体持水特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3期
  • 李震1,邵晨阳2,田仁进1,罗富方1,韦朝贵1,许本波2,孙文秀2(贵州省烟草公司黔西南州公司;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印度梨形孢提高烤烟抗旱能力的机理初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3期
  • 张俊1,马迎梅1,王树森1,丛云鹤1,王国林2(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国家林业局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特后旗管理站).不同温度条件下沙冬青幼树对土壤失水及复水的生理响应过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3期
  • 高海燕1,2,闫德仁1,张胜男1,3,黄海广1,2(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多伦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沙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培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库布齐沙漠北缘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及腐殖质组成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3期
  • 祝存兄1,2,孙树娇1,2,肖建设1,2,3,乔斌1,2(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青海湖东北沙区植被恢复时空格局演变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3期
  • 高子轶1,宋智渊2,张海平3,张俊英1(青海民族大学旅游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宁市旅游基础设施时空格局演变及关联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3期
  • 张佳鹏1,2,贾志清1,2,3,李清雪2,3,何凌仙子2,3,高娅1,2,王陇1,2,韩东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青海共和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小桃家沟流域混交林空间结构及稳定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3期
  • 龚剑1,郭豫蕾2,杨远瑶3,冯勇4,刘勇4(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共宜宾市委党校;四川旅游学院运动与休闲学院).野生动物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贾衍菊1,祝铭瑶1,张娇娇2,孙凤芝1(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基于山东、青海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王格芳1,李梦程2,3(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省高校人地协调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流域水资源与区域发展时空耦合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董之滔,孙凤芝,田菲菲,贾衍菊(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山东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刘海朦1,2,胡静1,2,吕丽1,2,张鸿浩1,2,曹婷婷3(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郑州科技学院).基于网络关注度的新冠疫情对武汉旅游时空格局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王锦1,韩阳媚2,丛林1,贾丽凤1,李玉灵2(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基于模型参数本地化修正的河北省生态足迹演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赵鹏宇,任泽瑶(忻州师范学院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忻州市古树资源分布及文化价值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赵志伟,赵博,谢岷,盛阳阳,张永平(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氮磷钾配施对藜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郑鹏1,刘壮1,陈家怡1,席建超2,李金铠1(郑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青藏高原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及障碍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秦海波1,2,李文翰1,2,谢仲玄1,2(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大学国家安全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新疆相对贫困多维测度与分析——基于南北疆六地(州、市)的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陈强强(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重点生态功能区农牧民草原保护的生态认知、意愿与形成机制——基于TPB与VBN整合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蔡文聪1,2,霍学喜1,2,杨海钰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扩大种植规模还是参与外包服务:农药减量化的逻辑选择[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詹力炜,李海红,赵勇,朱永楠,师林蕊,王丽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城镇居民生活弹性用水测算与节水潜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高雅罕1,2,蒋振1,2,靳乐山1,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李会琴1,潘婧妍1,侯林春2,黄珂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生计恢复力视角下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评估与因素识别[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姚瑶,罗朋,李京玲,薛恬鑫,王洪浩(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灌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徐婷1,2,3,杨丹1,2,3,舒成强1,2,3,冯建平1,2,3,张斌1,2,3,蒋良群1,2,3(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干旱河谷土壤侵蚀监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大小凉山干旱河谷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干热河谷陷穴形态特征及成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赵宏亮1,倪细炉2,3,侯晖2,谢沁宓2,程昊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贺兰山蒙古扁桃灌丛穿透雨特征及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胡樱1,王慧春1,2,贾慧萍1,朋毛德吉1,周碧瑶1,魏晶晶3(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种高寒牧草种子萌发期耐镉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寇静娜,李玮(太原理工大学).中俄油气资源合作变化下中国“能源独立”的现实逻辑与区域探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武照亮1,杨文府2,王斌2,周小喜1,段存儒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有限公司/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市民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黄河流域7省(自治区)12个市的问卷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范淑花1,车志晖2,郭晓柯3,唐大乾3(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城市大遗址地区物质空间生产效能研究——以大明宫遗址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 田达睿1,徐嘉闻2,谭静斌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黄土丘陵沟壑区聚落形态的组织机制与模拟演化研究——以陕北米脂县东沟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