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颂,庞燕,杨天学,刁兆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钱永明1,2,任东2,3,唐凤琳3,杨浈4,吴云当5,路璐2,彭超1,3(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合成与污染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对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异化铁还原过程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李欢1,赵平1,2,陈林康1,李连华1,向蕊1,龙光强1,2(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云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添加不同类型秸秆对土壤CO2排放和化学性质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李茂林1,陈喆1,2,周红燕1,吴佳玲1,李侃麒1,游少鸿1,2(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天然有机酸强化伴矿景天提取镉的潜力与机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罗意然1,韦进毅1,郭送军1,陈来国2,莫招育3(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典型生物质燃烧气态污染物排放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陶雪莹1,2,徐应明1,2,王林1,2,刘畅1,2,孙约兵1,2,梁学峰1,2(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叶面施锌对油菜镉锌生物可给性与形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朱启林1,2,刘丽君2,何秋香2,刘金霞2,曹明1,伍延正2,汤水荣2,孟磊2,柯用春1(海南省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不同水分条件下海南红壤N2O排放对不同碳源添加的响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张乐1,2,张思宇1,2,王亚露1,2,李刚1,2,杨殿林1,2,赵建宁1,2(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磷高效转基因水稻OsPT4根际高效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鉴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王佳宁,韦中,江高飞,徐阳春,沈其荣(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mVOCs在根际免疫中的研究进展及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李彦芸,魏雅楠,毕二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甲氧苄氨嘧啶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解吸机理[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何璇,钱子妍,吴川,崔梦倩,薛生国(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铁改性生物炭对水稻土中砷/铁还原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4期
-
邱子健1,靳红梅2,3,高南4,徐轩2,3,朱津宏1,李庆1,王子清1,徐拥军5,申卫收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与趋势预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黄志伟,李文静,李伟杰,毛宇鹏,房怀阳,杜宏伟,曾凡棠,林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与大气重点实验室).东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张新帅1,张红宇1,黄凯1,施翠仙2,陈建军1,李元1,湛方栋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威鑫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灰与生物炭对矿山废水污染农田土壤的改良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吴伟健1,陈艺杰1,李高洋1,张伟健1,林海虹1,蔺中2,甄珍1(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中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王越1,2,况福虹1,马胜兰1,王艳强1,李兰2,唐家良1,朱波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秸秆粉碎和焚烧还田对石灰性紫色土耕层土壤孔隙和有机碳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王超1,邱竞驰1,李建华2,卢瑛1,李博1,唐贤1,董玉清1,胡家帅1(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省土地开发整治中心).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对双季水稻土团聚体及碳库管理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熊娟1,2,王依涵1,2,陈畅1,2,侯静涛1,2,许运1,2,汪明霞1,2,谭文峰1,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伴矿景天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迟杰,邢海文,张海彤,童银栋(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不同粒径生物炭和微塑料共存对菲吸附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陆妍1,陈曦1,2,裘丽萍2,胡庚东1,2,宋超1,2,范立民1,2,郑尧1,2,孟顺龙1,2,陈家长1,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无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灭多威对斑马鱼胚胎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李青容,陈建军,祖艳群,何永美,湛方栋,李博,李元(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酸性农田土壤改良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赵瑞1,冯雁辉1,马千里1,姚玲爱1,高加乾2,赵学敏1(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施肥方案对华南地区菜心种植氨挥发损失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陆欣春1,郑永照2,陈旭1,韩晓增1,邹文秀1,董本春2,严君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施生物炭与有机肥对白浆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
蔡英英1,韩志刚2,邓良伟1,王文国1(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州共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A/O与SBR工艺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对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