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唐占明,刘杏认,张晴雯,李贵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对比研究生物炭和秸秆对麦玉轮作系统N2O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何杰1,2,朱学惠3,魏彬4,李学艳1,2,汤如涛1,2,林欣1,2,周飞1,2,司壮壮1,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市宏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EEMs与UV-vis分析苏州汛期景观河道中DOM光谱特性与来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周安琪1,刘建伟1,2,周旭1,毕思琪1,张博晗1,高越1,曹红斌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大气PM2.5载带金属浓度、来源及健康风险的城郊差异[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王帅1,聂赛赛1,冯亚平1,崔建升1,陈静2,刘大喜1,石文雅2(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市气象局).石家庄市臭氧和二氧化氮的时空演替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陈佳,赵秀兰(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分管理与施硅对水稻根表铁膜及砷镉吸收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李成1,2,王让会2,李兆哲1,徐扬1(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杨帆1,罗红雪1,钟艳霞1,2,3,王幼奇1,白一茹1(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特征、源解析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陈垚1,2,李欣芮1,郑爽1,刘臻1,2,余雪花1,程启洪1(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环境水利工程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前期干旱天数对生物滞留系统除氮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陈友媛1,2,3,李培强1,李闲驰4,孙萍1,赵新月1,李洁1,李晋1,辛至然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浒苔生物炭对雨水径流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制[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李雪,蒋靖坤,王东滨,邓建国,贺克斌,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冠状病毒气溶胶传播及环境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李梦真1,张廷斌1,2,易桂花3,秦岩宾1,李景吉2,4,刘贤1,蒋杰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四川盆地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遥感监测与影响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刘桓嘉1,贾梦珂1,刘永丽1,赵艺洁1,郑爱华2,刘恒志1,徐肃阳1,肖晴晴1,苏晓燕1,任言1(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黄淮水环境污染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新乡市大气PM2.5载带金属元素季节分布、来源特征与健康风险[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孙艳伟1,2,3,王润4,郭青海5,高超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大学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研究中心;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基于人居尺度的中国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白冬锐1,张涛1,陈坦1,王洪涛2,金曦2,郑凯旋2,李忠磊2,杨婷1,金军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苏州古城区域河道碳氮磷类污染物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李程遥1,2,黄廷林1,2,温成成1,2,梁伟光1,2,林子深1,2,杨尚业1,2,李凯1,2,蔡晓春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李家河水库管理有限公司).汛期暴雨径流对饮用水水库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曾伟斌1,2,顾高铨1,2,万小铭1,2,雷梅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多功能区工业园土壤和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差异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张丽娟1,徐杉2,3,赵峥2,3,周小华2,3,冯庆2,3,杨江华1,李飞龙1,王志浩1,张效伟1,2,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学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昆明市河湖生态健康评估与修复院士工作站).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湖泊真核浮游植物的精准性[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杜昊霖1,王莺1,王劲松1,姚玉璧1,2,周悦3,刘晓云1,芦亚玲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气象学院;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典型流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程兵芬1,2,张远1,夏瑞1,张楠1,2,张新飞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异与驱动因素识别[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张杰1,2,周金龙1,2,曾妍妍1,2,涂治1,2,纪媛媛1,2,孙英1,2,雷米1,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葛艺1,徐民民2,徐绍辉1,徐艳1(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铜胁迫对小麦根系微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孟博文1,2,3,李永波4,孟晶2,3,李倩倩2,3,史斌2,3,周喜斌1,李金灵1,苏贵金2,3(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唐山市生态环境局滦南县分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工业VOCs排放特征及管控对策[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王蕊1,陈楠2,张二喜3,李小赛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西京学院理学院).龙岩市某铁锰矿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丁洋,赵进勇,张晶,付意成,彭文启,陈渠昌,李艳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松花湖水质空间差异及富营养化空间自相关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任坤1,2,潘晓东1,梁嘉鹏1,彭聪1,曾洁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碳氮氧同位素解析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中硝酸盐来源与归趋[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赵佳1,2,饶本强2,郭秀梅2,高进勇3(信阳学院教育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阳学院理工学院).微塑料对斑马鱼胚胎孵化影响及其在幼鱼肠道中的积累[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王紫君,王鸿浩,李金秋,伍延正,符佩娇,孟磊,汤水荣(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椰糠生物炭对热区双季稻田N2O和CH4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唐义1,马邕文1,2,万金泉1,2,王艳1,2,叶刚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省植物纤维高值化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加固体缓释碳源的两段反硝化工艺脱氮性能[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张婉军1,2,辛存林1,于奭2,刘齐3,曾鹏1,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柳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柳江流域河流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分布及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金囝囡1,杨兴川2,晏星2,赵文吉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京津冀及周边MAIAC AOD和PM2.5质量浓度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