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贞林1,2,曾鸿鹄1,3,林华1,2,Asfandyar Shahab1,2,石清亮1,2,张华1,2(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高锰酸钾改性桉木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张丽娟1,徐杉2,3,赵峥2,3,周小华2,3,冯庆2,3,杨江华1,李飞龙1,王志浩1,张效伟1,2,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学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昆明市河湖生态健康评估与修复院士工作站).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湖泊真核浮游植物的精准性[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张甜娜,周石磊,陈召莹,张紫薇,孙悦,姚波,崔建升,李再兴,罗晓(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白洋淀夏季入淀区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水质特征及交换通量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刘永九1,2,黄素珍2,3,张璐2,彭雪2,3,张心怡2,3,葛芳杰2,刘碧云2,吴振斌1,2(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和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洪湖国际重要湿地沉积物磷空间分布特征及释放风险[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白冬锐1,张涛1,包峻松1,陈坦1,王洪涛2,金曦2,金军1,杨婷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苏州古城区域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马寰菲1,胡汗1,李益1,郭垚鑫2,任成杰3,赵发珠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秦岭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耦合关系[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孙艳伟1,2,3,王润4,郭青海5,高超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大学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研究中心;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基于人居尺度的中国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王哲1,赵莹晨1,骆逸飞2,郑春丽1,卞园1,张光宇1(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土壤稀土元素污染特征及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王卫中,迟荪琳,徐卫红(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土壤-生菜系统的生物效应及其迁移降解特性[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桑倩倩1,王芳君1,赵元添1,2,周强3,蔡雨麒1,邓颖1,田文清1,陈永志1,马娟1,4(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污水深度处理行业技术中心).铁硫改性生物炭去除水中的磷[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罗晓1,张峻搏2,何磊3,杨雪晶1,吕鹏翼1(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钢渣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性能及机制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高江平1,赵锐锋1,张丽华1,王军锋1,谢忠奎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皋兰生态与农业综合试验站).降雨变化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杜昊霖1,王莺1,王劲松1,姚玉璧1,2,周悦3,刘晓云1,芦亚玲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气象学院;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典型流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陈迪1,2,李伯群1,杨永平1,和兆荣2,李雄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种草本植物对镉的富集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葛艺1,徐民民2,徐绍辉1,徐艳1(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铜胁迫对小麦根系微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李开叶1,2,赵婷婷1,2,陈佳1,2,赵秀兰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不同有机物料对水稻根表铁膜及砷镉吸收转运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张哲超,杨久扬,郝百惠,郝利君,罗俊清,李雪,刁风伟,张璟霞,郭伟(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微生物群落驱动AM真菌、生物炭及联合改良沙化土壤作用潜力[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张盛楠,黄益宗,李颜,保琼莉,黄永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Cd胁迫下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对水稻幼苗抗氧化系统及Cd吸收积累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陈莹1,2,刘汉燚1,2,刘娜1,2,蒋珍茂1,2,魏世强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农地土壤重金属Pb和Cd有效性测定方法的筛选与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党莹1,张小玲1,饶晓琴2,康平1,何建军3,卢宁生1,华明4,向卫国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气象局).北京与成都大气污染特征及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赵孝囡1,2,王申博1,2,杨洁茹1,2,马秋红3,刘洋2,张瑞芹1,2(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周口生态环境局项城分局).郑州市PM2.5组分、来源及其演变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姜媛媛,王彦,段文焱,左宁,陈芳媛(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污泥热解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特性及环境效应评估[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黄福义1,2,周曙仡聃1,2,王佳妮1,苏建强1,2,李虎1,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同作物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张文萍1,2,张振飞1,郭昌胜1,2,吕佳佩1,2,邓洋慧1,张恒1,2,徐建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环太湖河流及湖体中有机磷酸酯的污染特征和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李成1,2,王让会2,李兆哲1,徐扬1(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杨帆1,罗红雪1,钟艳霞1,2,3,王幼奇1,白一茹1(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特征、源解析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王光泽,曾薇,李帅帅(北京工业大学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铈改性水葫芦生物炭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2021,第10期
-
胡梦珺,李春艳,李娜娜,吉天琪,郑登友(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兰州市主城区公园表土重金属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徐飞1,2,张拓1,怀宝东2,隋文志2,杨雪1,2(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对松花江下游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唐占明,刘杏认,张晴雯,李贵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对比研究生物炭和秸秆对麦玉轮作系统N2O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