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佳丽(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研员角色认同与建构:基于社会网络空间的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李志敏(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家庭对中小学生生活的影响:闲暇活动的中介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丁连根(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数学思维品质的递进式培养路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赵中兰(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家校共育的实现:价值引领、权力分享和立场统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张丽春(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校).浅议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安雯(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双减”政策语境下学生作业的合理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郑秀敏1,张议月2,张小娜3(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现象教学与校本课程融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郭继业(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无边界学习的内蕴及教学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黄培(石家庄市裕华区第二幼儿园).基于文化根脉追寻的学校饰物文化建设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包枫娇(大连大学招生就业指导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及教育体系构建——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许波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的应用研究——评《高中物理合作学习任务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20期
-
张静(山西警察学院治安系).校园欺凌问题的社会化成因及协同防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陈明1,李宪印2(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家庭场域与生命成长:家庭的教育功能回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杜芳芳,孙晶(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韧性:新手教师成功的关键品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霍东娇(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我国乡村青年教师文化困境的自我阐释与破解路径研究——基于“文化洞察”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贾红彬1,张永2,徐濛1(上海开放大学社区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新时代社区教育品牌培育的价值、挑战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曹艳梅1,韩冀宁2(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教师生命自觉的全面审视:意蕴、价值及培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任翠(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体验:生态德育的现实观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王喜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从游”教育的生成机制:以西南联大为个案的阐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梅培军,戴佳佳(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材的国家认同意识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张芳玲1,周玉忠2(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学对话的教育性审辨及意蕴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张卫国,刘杨,宣星宇(山西财经大学).高考加分政策的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路径优化——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9期
-
刘峰1,姜建成2(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8期
-
班惠英,向专(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三重逻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8期
-
顾李星(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高职英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8期
-
韩旭珍(晋中学院外语系).生态语言学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8期
-
苑津山1,魏家昌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元晖书院).本科书院模式的内核:书院导师制建设的意义探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8期
-
吕叙杰1,王阳阳2,杨若尘3,陈新忠4(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省黄石市马家嘴小学;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校家校合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武汉8所部(委)属高校的实证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8期
-
梁鹤,王柏力(吉林艺术学院).高等音乐教育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探究——评《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