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晓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新思潮与史学出“新”的尺度——兼论20世纪的西方史学流派[J].探索与争鸣,2018,第5期
  • 编者.中国政治学的现状与未来[J].探索与争鸣,2018,第5期
  • 蒋建国1,李颖2(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佛系”亚文化的动向、样态与社会观照[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汪行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佛系是一种消极的善[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邹诗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育部).作为亚文化以及社会情绪的“佛系”现象[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徐小跃(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哲学系).“佛系”是伪佛: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消解佛系[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佛系现象:披着美丽东方外衣的现代性消极后果[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徐玉凤(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佛系”现象的批评话语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吴瑞君1,2,朱宝树1(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大城市空间转型视角的职住分离——基于上海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单通道社会”中的暧昧抵抗——对“佛系”现象的宗教社会学考察[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程承坪,邓国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数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与马云先生和张旭昆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朱军(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负性幻觉“:佛系”的精神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任远(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新计划生育:后人口转变时期计生制度的转型[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王金林(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佛系:反消费症候或内置式出走[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刘笑言1,唐文方2(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美国爱荷华大学政治学系).性别歧视:显性抑或隐性——基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性别观念差异的政治文化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李缙英1,曾军1,2(上海大学文学院;教育部).元史学视域中的“转义的中国”——纪念海登·怀特[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陈蓉1,顾宝昌2(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历史性转折还是短暂性波动——对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变动由负变正的考察[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金理(复旦大学中文系).“佛系青年”与“青年消失论”[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刘梁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能否跳出“现代”的掌心——高瑞泉先生《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开展》引义[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合智能相应论——中华传统哲学思维与人工智能[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哲学何以是当代世界的哲学——“马克思哲学”的概念辨析、研究方法与现实意义[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陈龙(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区隔、生产、现代性症候:“佛系”文化的三种维度[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於兴中(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后人类时代的社会理论与科技乌托邦[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陈忠(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阳光乐观的社会心态是发展的深层动力——文明论视野中的青年心态[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 阮凯,杨义成.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J].探索与争鸣,2018,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