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金豪1,2,栾军伟1,王晖2,叶晓丹1,王一1,明安刚3,刘世荣2(国际竹藤中心竹藤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共建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乔木根系和凋落物对南亚热带3种人工林土壤线虫群落的差异化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赵蔓,张晓曼,杨明洁(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林火干扰对油松针叶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唐恬恬1,2,胡宗达2,刘兴良1,蔡蕾1,王轶浩3,肖玖金4,冯秋红1,罗明霞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川西亚高山三种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阚志毅1,2,陈光程1,3,4,陈彬1,3,4,陈顺洋1,3,4,马志远1,3,4,俞炜炜1,3,4,杜虹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研究进展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王珍1,2,常顺利1,2,王冠正1,2,周小东1,2,张毓涛2,3,孙雪娇2,3,李翔2,3(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天山中段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组分沿海拔的分异规律[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吴林坤1,2,李奇松2,3,李倩1,2,方媛1,2,蔡思思1,2,林文雄1,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玉米和花生间作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PICRUSt的功能预测[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毛爱涵1,李发祥2,杨思源2,于德永1,3,4(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三江源地区环境足迹及居民福祉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李豫悦1,2,3,李天凯2,3,4,陈林2,3,4(宁夏大学农学院;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高寒草甸研究进展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张久红1,2,洪兆春3,崔建钊4,孙移斌5,赵存峰2,黄金夏1,2,马茂华2(重庆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自然博物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科学技术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林业和草原局).景观基质对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冬季觅食地选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李俊芳1,钟震宇1,郭子良2,胡巧立3,段建彬1,程志斌1,陈颀1,郭青云1,白加德1,孟庆辉1(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管理处).迁地麋鹿对野鸭湖植被的保护性生物控制[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王韦韦1,吕茂奎1,胥超1,2,陈光水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有机碳流失动态特征对降雨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陈玺洋1,潘玉梅1,齐志远2,王袼2,王常慧2,张乃莉1,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三江平原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北方农牧交错带温性盐碱化草地土壤碳组分对模拟增温的响应机制[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刘文婷1,张金峰2,刘琪璟1(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长白山东坡白桦-长白落叶松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王柯文1,2,马海涛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关系研究进展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李建,卢世君,邱礼杉,庄春晓,杨芳芳,赵娟娟(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深圳市建成区入侵植物对草本植物种类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高梅香1,2,叶妍妍1,2,孙佳欢1,2,宋国华3,金光泽4,原作强5,王绪高6,张卫国7,周利军8(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市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黑龙江胜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绥化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东北阔叶红松林地表葬甲群落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异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刘静1,刘仁志2,张瀚文3,邹长新1,张志娇4(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所;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所).东江下游流域突发性重金属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林梦婧1,2,石龙宇1,陈丁楷1,和思楠1,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框架 ——以雄安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姚宝辉1,2,安康1,2,苏军虎1,2,3(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甘肃省祁连山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动物生殖抑制研究进展:理论模型、方式和机制[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李亚娟1,瞿丹2,高亚君1,达朝玲1,鱼小军1,史志翯2,徐晶晶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站).东祁连山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植被/土壤磷素特征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温立嘉1,王榄华2,丁洪安3,李剑志4,郭玉民1(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江西观鸟会;山东黄河口摄影家协会;沅江市职业中专学校).无人机调查白鹤种群数量和越冬分布[J].生态学报,2023,第18期
-
姚材仪1,2,何艳梅1,2,程建兄1,2,张天翼1,2,潘洪义1,2,马红菊3(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省水产学校).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与优化——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J].生态学报,2023,第17期
-
王晓峰1,2,尧文洁3,冯晓明4,贾子续3,张欣蓉3,马嘉豪3,周继涛1,涂又3,孙泽冲1(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17期
-
侯东杰,韩蓓蕾,阿格尔,韩胜男,王忠武(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围封对不同退化程度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7期
-
刘群1,2,彭斌1,2,田长彦1,赵振勇1,王雷1,王守乐1,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8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特征与NaCl盐度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3,第17期
-
李可欣1,曹永强1,2,范帅邦3,王菲1,周姝含1,任博1(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北三省“水-能源-碳”系统仿真模拟——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J].生态学报,2023,第17期
-
熊曦1,刘欣婷1,段佳龙2,刘华欣3,张伏中4,张学文1,曲耀荣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的配置与优化——基于政策文本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7期
-
张亚立1,韩宝龙2,孙芳芳3(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及管理应用——以深圳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