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毓庆(山西大学国学院).《尔雅》的出现与《诗经》诠释学的产生[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2期
-
侯长林(铜仁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2期
-
刘叔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绝代丰华:杨氏丰华堂藏本《陶渊明集》三种批语辑考[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2期
-
马朝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选》的编撰意图[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2期
-
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经学传统与回归经典[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2期
-
曾维华(铜仁学院梵净教育研究院).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灵性拓展[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吴正彪(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苗族史诗分类问题再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胡佳佳,代鸣,邱岚(铜仁学院).美、日、新三国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及启示[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赖全(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论思播地区道教信仰的长久影响[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李莉,张廷海(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城市产业结构、集聚对城镇化影响效应分析——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张新婷1,李周珊2(铜仁学院梵净教育研究院研究生院;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再论大学之灵性[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陈际斌(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论唐传奇集盛期文人之桃源情结[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代鸣,胡佳佳,邱岚(铜仁学院).基于有效教师培育的师范生四维度素养初探[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张颖慧(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日藏汉籍《香字抄》说解[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陈俭1,2,3,宋艳2,3(铜仁学院;铜仁市文化科技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贵州出口商品贸易竞争力及贸易结构变迁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秦常娥(徽商职业学院会计系).市场化程度与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经验数据[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高应达(铜仁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开省八府建制及改流后历史沿革梳理[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韦琦,晋克俭(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意象图式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从”的偏误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吴国富(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陶渊明早年北方仕宦考[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金沛晨(厦门大学中文系).六朝骈文声律结构[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高建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一心塑造自我心目中的陶渊明形象——评清人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侯长林(铜仁学院).大学是涵养灵性的地方[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粟向军,谭占海(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解构主义翻译观照下的唐诗英译及文化传播——以五种中国传统花卉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李剑锋(山东大学文学院).论方东树从古文义法对学习陶诗途径的揭示[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边莉(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浅论鄂尔泰的改土归流策略[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
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关于陶渊明的“三线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8,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