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强激光与粒子束》连续8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3期
  •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投稿须知[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3期
  •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强激光与粒子束》“先进加速器光源”专辑征稿启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3期
  • 孙帮勇1,2,吴思远2(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格雷码与六步相移编码融合的三维结构光学测量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黎玥,董克攻,李峰云,林宏奂,王建军,张昊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长锥区光子晶体光纤实现300W高功率可见光超连续谱输出[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秦洪才,袁成卫,宁辉,孙云飞,张强,许亮,严鹏(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高功率平板波导螺旋阵列天线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饶俊峰,李恩成,王永刚,姜松,李孜(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自触发驱动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谢鹏飞1,2,雷军1,2,吕文强1,2,高松信1,2,王昭1,2,曹礼强1,2,王丞乾1,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基于横向热流抑制的半导体激光芯片封装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张雪1,王滔1,俞倩倩1,王勇2,3(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波导型高功率微波输能窗的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聂勇1,2,闫二艳2,3,杨浩2,黄诺慈1,2,陈志国1,2,郑强林2,鲍向阳2,胡海鹰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电磁波在非均匀碰撞等离子体中的透射增强效应[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张俊杰,李建兵,周东方,刘庆,王显,张德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基于新型自耦合非对称阶梯阻抗谐振器的小型化三通带平衡滤波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黄从高1,胡淼1,张春洋2,许蒙蒙1,李齐良1,毕美华1,周雪芳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防化研究院).COB光源的窄光束均匀照明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李宝建1,瞿波1,夏雷2,韩飞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Q波段宽频带线性化器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方庆园1,王通1,季启政2,冯娜2,刘卫东1(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电磁环境效应与信息处理学科重点实验室;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基于平均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航天器表面起电特征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冯立文,王芳,林林,郝建奎(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腔垂直测试数字化自激励环路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范培亮,何小中,杨柳,魏涛,江孝国,李一丁,张小丁,王科,杨兴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基于螺线管扫描法进行电磁叠加场中热发射度测量的仿真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朱文超,林汉尚,周泽然,蒋诗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基于嵌入式EPICS的中子监测仪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孙明明,耿海,杨俊泰,岳士超,张文涛(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离子推力器束流引出状态对栅极刻蚀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芮军辉1,2,高宗球1,2,郭斐1,黄懿赟1,2,张健1,2(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杂波电流驱动阴极高压电源系统的优化与实现[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王晨光1,沈显峰1,王国伟1,吴华玲2,吴鸿飞1,王开甲1,陈金明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金属面曝光选区激光熔化原理装置及试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翟军1,2,陈裕凯1,2,李海波1,2,周国仲1,2,沈莉1(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CSNS/RCS脉冲电源均匀传输线障碍点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周少彤,黄显宾,任晓东,王昆仑,徐强,张思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Z箍缩诊断系统的触发和抗干扰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高斌1,裴士伦2,王辉3,赵世琦3,池云龙3(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回旋加速器研究设计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S波段HYBRID聚束-加速结构的样机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蒋新颖,肖凯博,王振国,严雄伟,蒋学君,薛峤,吴文龙,陈骥,张传超,郑建刚,彭志涛,郑奎兴,朱启华,郑万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重频大能量脉冲激光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葛霞,曹斌,李明涛,裴朋超,王钊,李菊香(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分流器形式炮口消弧装置的电路模拟优化与试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林傲祥,倪力,彭昆,俞娟,王小龙,戴晓军,向恒,冷晓晓(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全国产化熊猫保偏型有源激光光纤[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强激光与粒子束》“高电压放电与等离子体”专题征稿启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强激光与粒子束》“激光大气传输技术”专刊征稿启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2期
  • 王立锋1,2,叶文华1,2,陈竹1,李永升1,丁永坤1,2,赵凯歌2,张靖1,李志远1,杨云鹏2,吴俊峰1,范征锋1,2,薛创1,李纪伟1,王帅1,杭旭登1,缪文勇3,袁永腾3,涂绍勇3,尹传盛3,曹柱荣3,邓博3,杨家敏3,江少恩3,董佳钦4,方智恒4,贾果4,谢志勇4,黄秀光4,傅思祖4,郭宏宇5,李英骏5,程涛5,高振6,方丽丽6,王保山6,王英华6,曾维新6,卢艳7,旷圆圆7,赵振朝7,陈伟7,戴振生1,谷建法1,葛峰峻1,康洞国1,张桦森1,乔秀梅1,李蒙1,刘长礼1,申昊1,许琰1,高耀明1,刘元元1,胡晓燕1,徐小文1,郑无敌1,邹士阳1,王敏1,朱少平1,张维岩1,2,贺贤土1,2(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高能量密度物理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激光聚变内爆流体不稳定性基础问题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