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超,王德恩,袁强,邓学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高速流场下凸台周围的气动光学效应[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3期
  • 傅博文1,2,章勤男1,2,田勇1,田劲东1,2(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深圳市智造激光技术研究院).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谱合束光栅热效应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3期
  • 涂凌君1,2,冯超1,3,王晓凡4,赵振堂1,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产生超快水窗波段X射线的ESASE方案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3期
  • 张昆,房一涛,余洋,李尧,宋奎岩,张利明,张大勇,赵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100 W级全光纤化线偏振单频光纤放大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3期
  • 季艳慧1,2,何洋1,劳国超3,万浩华1,2,陈飞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单波长泵浦双光子吸收铷蒸汽激光器理论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3期
  • 孙昊1,2,冯超1,3,刘波1,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回声谐波放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相干涡旋X射线产生方案[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3期
  • 谢春杰,唐雷雷,梁钰,冯光耀,王琳,周泽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基于可编程逻辑阵列的速调管预失真模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3期
  • 张利明,张昆,赵鸿,孙儒峰,龙润泽,朱辰,宋奎岩,李尧,余洋,周寿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1.2 kW便携式光纤激光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3期
  • 刘磊,王文涛,王超,王钢,刘洋,贾佑权,李宁,吕坤鹏,陈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连续/脉冲复合体制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3期
  • 邓力(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输运问题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回顾及展望[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厉井钢,王超,陈俊,彭靖含(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PCM软件包燃料组件弯曲模型的开发及验证[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曹蕾1,2,张耀锋1,杨扬2,黄建微2,张晓乐2(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离辐射研究所).MC模拟无卷积全谱转换法测量X,γ辐射剂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冯致远,李凯文,骆浩,王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基于RMC的微观截面参数化[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付鹏涛1,代明亮1,祝兆文2,刘新华2,方岚2,徐春艳2(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基于运行反馈的压水堆氚排放量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伍秋染1,2,杜华1,2,郑俞1,2,卢棚1,3,刘松林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360°全堆建模与初步核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马坤峰,胡珀(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热管堆在不同基体材料下的燃耗特性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杨子宁1,2,3,4,王蕊1,2,刘青山1,2,孙健勇1,2,袁茂辉1,2,3,杨未强1,3,4,华卫红1,2,3,4,韩凯1,2,3,王红岩1,2,3,4,许晓军1,2,3,4(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量子信息学科交叉中心;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激光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半导体泵浦射流型亚稳态氩激光国际首次出光[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付伟,王严梅,吕向英,王鹏(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基于动态磁聚焦的CT球管飞焦点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张成龙,袁媛,堵树宏,刘国明,贺楷,杨海峰,霍小东(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气冷微型堆可燃毒物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许多挺,金鑫,卫小艳,刘虓瀚,朱亚楠(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反应堆工程软件研究所).基于Dakota的燃料棒设计验证不确定度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陈思延,潘晖,陈俊,赵常有,郑君萧,王超,卢皓亮,韩嵩(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压水堆核电站燃料组件弯曲对堆芯中子学的影响分析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朱剑钰1,黄孟1,赵德山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材料研究所).引入源-样品距离影响的主动中子多重性质量反演公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黄展常,张成俊,陈进川,杨建伦,李林波,游海波,王东明,尤文豪,何超,杨高照,赵学水,谢红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可见光条纹相机可靠性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黄贵春,李相强,孔歌星,王庆峰,张健穹(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功率内置弧形折线栅式极化转换天线罩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朱剑钰1,黄孟1,彭玄2,拓飞2,李刚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基于MCPT解法器库的专用辐射探测模拟软件研发与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孙元胜1,2,田赛克1,王娜1,岳森1,2,张源1,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同轴线法在小孔径真空元件阻抗测量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包鹏飞,龚依,王超(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JMCT-JBURN的燃料棒径向功率分布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 段杭杭,陈华英,刘三秋(南昌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激光偏振状态对磁化等离子体中电磁孤波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