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舒(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与隐喻、转喻理论[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杨洁,梁昌维,吴西愉,孔江平(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北京大学中文系).基于生理声学的语音情感评价尺度研究[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姬越1,2(中国人民大学;维也纳大学).梵汉对音与中古汉语声调的构拟——再论不空音系的声调和梵语的重音规则[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邓强1,李莞2(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清代契约文书音借字反映的滇中地区“尖团合流”现象[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杜轶1,石紫轩2(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从“有请”的词汇化过程看言语行为类型对句法特征的影响[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徐宇航(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层次叠置的语法表现——以惠东闽语持续体貌特征为例[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郑妞(上海大学文学院).上古文献“分别词”与特殊异读考辨[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丁俊,原新梅,冉启斌(南开大学文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接触下发声变异研究的力作——评《白语方言发声的变异与演化》[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梅祖麟先生[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赵昕(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满汉对音材料分析中的三个问题[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孙天琦,胡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重庆方言的动量述结式“VR(一)下儿/子”结构——兼与VVR叠动述结式比较[J].语言学论丛,2023,第4期
-
和丽昆1,米可2(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法国国家科学院口传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纳西语的升调——从共时分布类型及演变看字调升调的历史来源[J].语言学论丛,2023,第3期
-
李桂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汉语方言完成体和即行体助词“来(X)”“去(X)”及语义演变[J].语言学论丛,2023,第3期
-
张静静(武汉大学文学院).语体语法视角下中古时期“不审”的功能特征[J].语言学论丛,2023,第3期
-
袁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汉语问句的疑问词原位、部分移位及焦点干涉[J].语言学论丛,2023,第3期
-
丁崇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统计分析及持续体与进行体标记比较[J].语言学论丛,2023,第3期
-
雷瑭洵(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汉字古音表稿》音节与空位之计量研究[J].语言学论丛,2023,第3期
-
李佐丰(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先秦的代词“诸”及其研究[J].语言学论丛,2023,第3期
-
潘海华1,叶狂2(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汉语真的不是作格语言吗?[J].语言学论丛,2023,第2期
-
余德江(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接触中的动态匹配机制a[J].语言学论丛,2023,第2期
-
张道俊(湖北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古十七部谐声表》论析[J].语言学论丛,2023,第2期
-
刘翔宇(武汉大学文学院).“篦(边兮切)”的词义[J].语言学论丛,2023,第2期
-
蔡一峰(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字考辨与?新探[J].语言学论丛,2023,第2期
-
李子鹤(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永宁纳语的声调:词汇调与形态调系规则》评介[J].语言学论丛,2023,第2期
-
向思琦(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境型定指和知识型定指——从定指类型看万州话的“名+个”结构[J].语言学论丛,2023,第2期
-
余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右文献研究中心).赣语万年话的双音节被动标记研究[J].语言学论丛,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