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继光(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洋坑许氏文书》校读释例[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张则桐(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古文雅正》的学术内涵和当代价值[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赵庆华(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代妈祖文化在台湾民间社会的实践与表达[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王琛发(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区域、社会过程与传统公共医疗:马来西亚槟榔屿广福宫的清代药签[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林天送,范莹(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基于编辑距离的七个闽南方言点词汇比较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刘慧钦,陈支平(厦门大学).闽台王爷等民间信仰是教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张永钦,赵春芝(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海丝精神融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林建洪(闽南师范大学档案馆).漳州“芝山红楼”历史考察[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陈意乔(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民族气节与后街 ——小说《夜行货车》与电影《午夜特快》的对比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阙施施(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从族谱见闽西孔夫张氏的族群认同与身份归属[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林宝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论考证方言本字的研究 ——以闽南方言为例[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高静(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吕赫若研究述略[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张文婷,蔡惠茹(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明代庶吉士庄履丰政治主张初探[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陈丽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元代六胜塔重建小考[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闽台文化研究》编辑部.征稿启事[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方舒婷(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闽南文化视域下的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郑容坤(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民间信仰文化身份的遮蔽与重构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闽南实践[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陆露1,林进辉2(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泉州泉港区委史志室).泉港头北话的音韵特点及其在台湾的传播与语音演变[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吴可文(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闽海文化研究中心).福州香草斋的文学背影[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褚静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连震东抗日复台活动探析[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吴宇轩(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南宋初期陈元光敕封探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刘丽(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后殖民批判与性别政治:20世纪台湾女性剧场艺术论[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洪锦芳(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吕惠卿《杭州学记》的多元阐释[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琚佳文(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试论汪春源诗文创作心态[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骆江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漂浮在现代都市——张惠菁散文论[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朱丽霞(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统贯条理:印顺净土思想的建构路径[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林华东(泉州师范学院).说“舍施”[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吴瑞文(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论闽南语效摄二等韵的三个本字[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薛静(福建社会科学院).闽南布袋木偶戏的文化价值与现代化传承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