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松仪,卢琳(辽东学院朝韩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态度系统视域下日本《朝日新闻》“一带一路”报道的评价意义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刘楚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越境”体验与“里日本”视域下的都市空间叙事——以水上勉的沈阳书写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刘晓芳,孙萌(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溢出与回归:《枣》中的异质性景观与“混血”体验[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柴红梅1,代欣2(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水村美苗的“越境”体验与文学创作——以《私小说:从左至右》为中心[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刘润泽(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凤凰城通事徐宗顺活动考[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郑冬梅,陈翘楚(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课程思政视域下“中韩外交口译”教学改革构想[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郭勇(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彼岸与地上的越境:《D市七月叙景(一)》的空间表象[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孙丽萍1,2,崔顺姬1(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汉韩情感表达认知路径探析[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余湘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高考日语生激增背景下高校公共日语教学改革及策略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李东军.学术主持人语[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潘万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参与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背景、进程与影响[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李东军(苏州大学外语学院).林芙美子小说《浮云》中“身体与空间”的隐喻[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部.《东北亚外语研究》征稿启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4期
-
汪帅东(北京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文化自信视阈下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践 ——以“日本文学史与作品选读”课程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施晖,聂根凤(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跨文化视域下的“词缀”探析 ——以性向词汇中的“鬼”/「鬼」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金玉花,葛茜,何美玲(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和成效研究 ——以日语实践类课程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祁福鼎,于春堂,苏娜(大连外国语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日本语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 ——以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外部教学实践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许雪华(南京工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日语汉字词汇的词性分类探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陈多友,张惊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安东谅的《文心雕龙》研究述要[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郭尔雅(天津外国语大学 比较文学研究所).倭寇史核心人物徐海与倭寇题材文学 ——从明清小说到当代中日文学的比较分析[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杜书灵(北京外国语大学 亚洲学院).莫言作品在韩国的译介问题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于美灵(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韩国语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探究 ——以《新经典韩国语精读教程》1、2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马卫红(浙江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世纪初俄罗斯诗歌中叙事谣曲体裁的特点 ——以阿赫玛托娃诗歌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王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主持人语[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张黎(大连外国语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日语流行词汇的非范畴化现象及其动因机制研究 ——以日语流行词「なう」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部).《东北亚外语研究》征 稿 启 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3期
-
张鸿彦,王诣涵(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与接受 ——以《中庸》在俄罗斯的翻译与阐释为中心[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2期
-
杨国强1,吕世生2(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独在异乡为“译”客 ——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寓居日本的翻译历程考察与反思[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