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金萍,李思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中的情感策略应用探析* ——以“人民日报抖音号”重大疫情期间的视频作品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桑翔(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评论部).融媒体时代“教育好新闻”的生产与传播特征研究* ——基于五届(2016-2020)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框架分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高宪春(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数据驱动讲故事的新模式* ——论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赵立敏(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创意与传播研究所).商业广告对科学争议的不当利用、后果及其应对[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影视新媒体艺术散论[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刘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图像叙事与戏剧主义修辞批评[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陆高峰(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国际形象塑造重要论述的指导意义初探[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唐薇,李红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污名抑或正名?* ——基于激活-应用框架的网络“污名化”现象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张振亭,杨楠(南昌大学).网络传播研究兴起背景下西方传播学学科交叉的“变”与“不变”(1996-2018)* ——兼与中国比较[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王进(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新媒体矩阵在高校招生宣传中的价值探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陆元祥(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他山之石 琢磨成玉 ——《〈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读后[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杨鲜(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舆论引导创新初探[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赵连云(河北省教育厅安全处;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委会).新媒体助力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薛珊(中国教育电视台影视与纪录片中心).浅论大型纪录片《重返红旗渠》的创作特色与创新手段[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宋蒙(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AR 技术与数字文化公园建设[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张涵(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中国数据新闻大赛组委会).科学传播“破圈”问题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吴辉(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跨媒介、跨文化传播:“改编”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初探[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曾菲棠(福建教育电视台).新时代全媒体语境下民俗文化的融合传播研究 ——以福建泉郡富美宫送王船信俗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白传之(山东教育电视台总编室).“三位一体”融媒项目创意方法初探[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桂岩(中国教育电视台社教中心).纪录片《漫步长安街》浅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禹建强1,祁瑞萍1,2(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西大学新闻学院).从“一部半电台”到“万物皆媒介”: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实践百年回望[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张志君(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传媒研究》编辑部).看似寻常实不寻常 ——《白山黑水铸英魂》的多维解读[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甘大智(湖南教育电视台).传统电视业的新时代使命[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刘春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室).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全媒体“四史”教育“金课” ——《同上一堂课·宋庆龄的故事》创新形式多元表达浅谈[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张昆(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立鸿鹄之志 成经纬之才[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
戴海波,叶晓璐(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编码/解码视域下政治宣传的“萌化传播”及其危机表征[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