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欣莲,樊传果(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民族复兴视域下中国品牌的国潮设计研究[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顾婧(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博物馆展教新技术综述——基于“缪斯奖”(2011-2021)案例[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张西昌(西安美术学院).民间文化研究的立场与指向——从《和阳村柳条簸箕》谈起[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吴秋发,黄筱玮(上海普若律师事务所).《底线》:思考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利与弊[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袁雪芬与越剧改革的时代意义[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郭侍锷(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博物馆的力量”——以上海天文馆跨媒介展示为例[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胡昊远(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从“言、象、意”浅析舞剧《只此青绿》之美[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郭奕华(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美术馆与一座城市——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十年记[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曹舒婉(上海师范大学2021级).《麓山之歌》:新时代献礼剧的叙事美学[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宋瑜,李金珂(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探析[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付桂生(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现当代小说与越剧现代戏发展——以新世纪以来上海越剧院改编创作为例[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张富坚(杭州师范大学).类型趋势、冲突模式和情动机制——从《大山的女儿》看电视剧主题创作[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戴平(上海戏剧学院).袁雪芬:越剧男女合演的开拓者和践行者[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姚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时尚与工艺学院).通过韩国生活陶艺的发展反思我国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沈鸿鑫(上海艺术研究中心).改革,永远在路上 ——谈越剧改革80年的经验及启示[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孙海翔(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再赏“百戏”之“百味”——“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优秀剧目展演”观戏随感[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朱恒夫(上海戏曲学会.上海师范大学).用昆曲来弘扬地域文化——评昆山当代昆剧院新编演的两部戏[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孙路遥(上海博物馆新闻中心).经典与超越——近年上海博物馆特展的对比与思考[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郭璐璐(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批评中的误读例谈[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沈伟民(上海剧协).袁雪芬演剧思想及其当下的意义[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轩然,乐评人.正在经历着“去角色化”的音乐剧表演新形态[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于平(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努力发展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中芭创作的心理描写、跨界融合与舞语创化[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
葛欣1,2,周若影3(江苏省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办公室;江苏省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对外交流科;昆山市高新区文化体育站文化科).“百戏盛典”如何健康发展——以国内外艺术节为参照[J].上海艺术评论,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