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涵宇,蔡春菊,王一,王路君,范少辉(国际竹藤中心;四川长宁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硬头黄竹带状皆伐更新恢复的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徐莹,邓磊(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林业和草原项目服务中心).基于模糊隶属函数的高寒荒漠区人工林稳定性评价[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邓蜜,李秉钧,潘雁梅,荣俊冬,李渊顺,郑郁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不同养分斑块对福建柏家系光合特性及生理特征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黄安香,卢香,王忠伟,杨守禄,柏文恋,邬能英(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施肥对油茶养分利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王康锋,罗永忠(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陇南市主要林型可燃物载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张桥蓉,仝艳民,王循,刘永川,张震宇,阮志臣(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消防研究所).烟头引燃藏柏林下尖叶匐灯藓层研究[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林珊,程雨桐,汪东,李建国,黄六莲,陈礼辉(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不同溶剂体系制备再生竹纤维素膜及其性能[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周静,于超,程顺丹,胥清利,马祥庆,李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杉木优良无性系早期生长和侧枝发育特征比较[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仲怡铭,陈徵尼,王慧慧,凌雷,王子乔,马成艳(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油松人工林林分特征对密度调控的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田地,陈义堂,史月冬,连书钗,边黎明,唐罗忠(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间伐和施肥对杉木近熟林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杨德任,朱原立,李书玲,徐圆圆,杨梅(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高校亚热带人工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国有七坡林场).酚酸对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霍雅娜,关晋宏,刘学琴,赵万林,李生冲,邓磊(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海东市平安区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不同混交度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黄晓露,陈江平,莫小锋,秦丽萍,赵志珩,廖健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下大百合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化学特征分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伊怀虎,艾力夏提·库尔班,韦自强,任鹏,李士杰,辛颖(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不同结构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徐培月1,2,文仕知1,2,宋艳艳1,2,李晶1,2,何功秀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萘乙酸对紫楠幼苗根系形态和内源激素的调节效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刘平1,2,杨章旗1,颜培栋1,谢宇瑶1,3,朱永婷1,3,黄霖1,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刘源豪1,2,熊德成1,2,吴晨1,2,王云1,2,林德宝1,2,黄锦学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外源碳输入对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排放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王少杰1,2,严铭海1,黄清麟1,彭文成3,廖立国3,黄士绮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与生长模拟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3种半天然林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黄庆荣1,2,施逸啸3,江蓝1,2,徐道炜1,2,刘金福1,2,沈彩霞4(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与资源统计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格氏栲天然林植物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对林窗大小的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柴新义,于士军,罗侠,孙星,向玉勇(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野生青檀根部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刘新圣1,蔡路路2,张亦赟1,张林3(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黄山松林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杜旭龙1,2,余恒1,2,高艳丽1,2,刘小飞1,2,黄锦学1,2,熊德成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氮沉降对杉木幼树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蒋南林,刘立强,李雯雯,郭传超,郑凤,吴明江(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放牧对新疆野杏种群天然更新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张翼1,叶尔江·拜克吐尔汉2,3,王宣璎1,程艳霞1(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新疆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4种乔木幼树的光合性状对氮添加的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张晶1,2,李嘉1,2,李煜2,3,王鹏博1,2,陈辉2,3,郑国华1,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经济林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锥栗农家品种‘油榛’栽培群体的性状变异及选择[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贾婷1,2,杜宣瑾1,2,张露1,2,吴云燕1,2,刘军3,刘玮1,2(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毛红椿种子性状的种源差异及综合评价[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莫崇杏1,2,董明亮1,李荣生1,余纽1,郑显澄1,杨锦昌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米老排杂交子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选择[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王伟1,2,梁燕1,2,罗绮婷1,2,吴芳兰1,2,蒙姿玉1,2,段敏1,3(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氮沉降对喀斯特森林土壤氮循环及酶活性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