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涛(吉林大学文学院).形式与历史——《千里江山图》读札[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李春青(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转换”与“阐释”之间——从阐释学角度看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朱海坤(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生”与Defamiliarization——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生新诗学[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意象”范畴的当代意义——论意象阐释学的观念与方法[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汪政(南京晓庄学院).神奇土地上的信仰之歌——杨志军《雪山大地》[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数码人工环境”与网络文学专业批评[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黎杨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走向跨次元批评——对当前“二次元”概念的反思[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崔树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审美观念中的“生”[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朱俐俐(武汉大学文学院).艺术“生成”的哲学内涵及其现象演绎[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欧阳友权(中南大学人文学院).网络文学批评:误区、难题与悖论纾解[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潘建伟(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新格律体如何可能——重论新诗的格律问题[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周俊锋(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现代新诗用典实践与文体建构[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黄发有(山东大学文学院).书写牧区巨变的抒情史诗[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曹顺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写文明史 重塑文明观——构建人类文明书写的中国话语[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李云雷(《小说选刊》杂志社).《家山》:南方史诗与民族精神的重构[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蒋述卓(暨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论现代阐释的方法与途径反思[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王跃文.《家山》创作谈[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杨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千里江山图》中的“革命”与“有情”——以“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为切入点[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王跃文.王跃文手稿[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郭鹏(北京语言大学汉学与中国学学院).新的文化使命与文学传统的再开掘[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卓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深刻把握文化传承发展与文学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宗法制乡村的现代转型——关于王跃文长篇小说《家山》[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徐勇(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如何传统,怎样重铸——论《家山》与现代中国故事的讲述[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鲁太光(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唯有深情润家山——评王跃文长篇小说新作《家山》[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4期
  • 陈思1,何畅2(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西互译中的“味”论——以严复的《美术通诠》为例[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3期
  • 戴文静(江苏大学文学院).“味”与“Taste”的中西互释研究——以《文心雕龙》为中心[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3期
  • 江玉琴(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科幻小说的时间想象及其社会文化机理[J].中国文学批评,2023,第3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