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本华(安徽大学哲学学院).惠达《肇论疏》的中道佛性论诠释[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界定(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早期佛教经典中的菩萨思想[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陈金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佛教经济学:历史概述与个案研究[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夏歆东(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李荣熙、杨宪益的《佛国记》英译本疑点考释[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崔健健,施惠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汉译《药师经》中的因果观探析:以“九横死”为中心[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温金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弘赞律师与庆云“鼎湖戒”[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释法至(戒幢佛学研究所).《云栖共住规约》研究:莲池大师的管理之道[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释妙军(戒幢佛学研究所).从《孝论》看“孝名为戒”的意义[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定源(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论义天入宋与新罗、高丽佛教文献之西传[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刘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民国五台山化祥禅师探微[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存德(杭州佛学院).哀鸾折翮:鸠摩罗什法师晚年的人生困境[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张晓林(华东师范大学).《仁学》核心概念的佛教因素[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孙惠楠(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玄佛合流下之东晋佛理诗[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束晨晔(河海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浅析禅宗公案“听音入理”对情绪化进食的启发[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普陀学刊》编辑部(《普陀学刊》编辑部).《普陀学刊》征稿启事[J].普陀学刊,2022,第2期
  • 景天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普陀山信仰”刍议[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王建光(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学术形态研究[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何欢欢(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缘起”思想的中国化[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杨维中(南京大学哲学系).从三阶教汇入佛教主流的失败看佛教中国化的域限[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谷龙(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从天台圆教模式之嬗变透视孤山智圆的“理毒非性恶”的内在理路[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智瀚(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奥古斯丁时间观和佛教时间观的比较研究[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史晓琳(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改革开放以来宋代僧官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广西佛教与中国佛教[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何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直面世界时代的中国佛教:太虚大师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略论[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卞景(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汾阳善昭的“颂古”研究[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李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楚山绍琦的两种念佛禅——浅析明初禅净互动的一则案例[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甘思奇(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多语种文本视角下《大正藏》的一处校释[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 《普陀学刊》编辑部(《普陀学刊》编辑部).《普陀学刊》征稿启事[J].普陀学刊,2022,第1期
首页 1 尾页 共有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