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科(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的内涵特征、主要模式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张中华1,2,杨怡菲3(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工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风险管理视域下营利性民办高校公信力的困境及治理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王亚克1,李胜利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我国研究生就业特点与质量研究——基于M大学2015—2019届研究生就业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孙上1,刘容嘉2,张捷音3(华侨大学学生工作处;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吉林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潘懋元先生劳动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解德渤(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处于不断迭代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毛建青1,陈文博2,宣勇3(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再造南方之强:朱崇实办学治校研究——基于场景的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张继明(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国际视野中高校战略联盟的运行、效能与治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付八军(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优秀,是一种习惯——读《潘懋元教育口述史》[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赵婷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学科未来发展——“学科”与“领域”之争再反思[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李枭鹰(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重申高等教育学教材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李均(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坚守建院的初心与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卢彩晨(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浅谈加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刘志文(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李家新(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关注高校课程教学与学生发展: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者的重要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张雅鑫,王建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概念的重新审视[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文静,熊丽嘉(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引领还是跟随: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的政策“胜任力”[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2期
-
侯怀银,王茜(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学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李枭鹰(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应走向哪里[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包水梅,韩冰玉(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离世界水平还有多远?——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林苗羽,王建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学的城市分布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李鹏虎,靳玉乐(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高校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支撑[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陈涛1,蒲岳2,潘黎3,韩茜4(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教育研究演变:主题、逻辑及发展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段世飞,吴倩(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挑战与前瞻[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赵婷婷,陈景鑫,曹勇安(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大思政课程观视域下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路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宋毅(教育部高教司).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的价值意蕴和发展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别敦荣,何子耕(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论述再探[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
胡建波(西安欧亚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重建和研究的首倡者——潘懋元先生纪念[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