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奕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元祐文人圈题画酬唱与北宋文人画观[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刘毅青,廖芝林(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山水画的精神渊薮与气化美学的生成[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梁晓萍1,陈恩诚2(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什么是“日常生活”?——生活美学的核心概念之辨[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姜晓微(长春大学).民间传说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符晓(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全国美学会议与中西美学的同步化历程(1980—2020)[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温德朝(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粉本与格套:汉画像的程式化构图特征[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杨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非话语”的美学:重审舒斯特曼“Somaesthetics”的学科提议——兼评《“具身化”:理查德·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研究》[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张巧(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戴维森隐喻论的美学维度[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雷欣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中华文艺思想起源研究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特征[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张逸(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基于“第三空间”的中国画水墨意蕴及审美特征研究[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刘程(南京财经大学).论中国史前岩画意象的创构[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王中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六朝画论中“象”的形态及审美指向[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石津智大1,泽基2,孟凡君3,卢幸妮4,5(伦敦大学学院维尔康姆实验室;伦敦大学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艺术学院翻译系).大脑的审美与知觉判断的特定系统研究[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李子群(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的学术价值[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赵臻(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论中国当代奇幻文学的现代主义“面相”[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李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论《淮南子》“神游”的审美意蕴[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陈永宝(厦门理工学院).论朱熹的理学与美学的融通[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宋生贵(内蒙古艺术学院).“空白”的审美张力效应[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王天乐(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无为而无不为”和“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论老子与康德的美学观[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李川(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象物之学:中华文艺观念的政教源始[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杨铭(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从“分野”到“化通”——谈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群己向度[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叶娟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艺术作为分析情境的建构——一种拉康式美学实践方案[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秦双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德国科隆大学).从“古之郑卫”到“八音之首”:古琴身份演进的一个视角[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夏兴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美感经验:百年中国美学理论实践的内在诉求[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李张怡(武汉大学文学院).类与摹仿——余宝琳中国诗学观探析[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2期
  • 王怀义(武汉大学文学院).作为阅读方法的感应美学——以《红楼梦》为中心[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1期
  • 张泽鸿(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方东美“生生美学”的早期话语建构——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著述为对象[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1期
  • 胡远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体育与公共艺术部).先秦言意观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生成[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1期
  • 郝二涛(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论理查德·罗蒂非区分性思维特点的当代启示[J].中国美学研究,2021,第1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