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罗雅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逍遥”的难题——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中的精神寓言[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杨有楠(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聊城大学文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阎连科对鲁迅“文学遗产”的叛离与继承——以阎连科的乡土小说为考察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赵普光1,石珠林2(暨南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研究者“本地数据库”建设刍议[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吴云(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红色文学”概念演变史[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翁丽嘉1,袁勇麟2(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袁勇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灾难的意义与转化——解读后灾难文学中的生命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田华(南京大学文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五四”戏剧论争后《新青年》派态度趋缓现象再思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魏梓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论里下河小说城乡书写的思想意蕴[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王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冯至集外诗文辑校[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江萌(江苏开放大学设计学院).论中国早期“为艺术”电影思潮[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马文姬(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民族特色、国家形象与主流价值——论新时代构建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三重实践逻辑[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王冬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性别伦理与民族记忆重构——以新世纪江苏长篇小说的南京大屠杀书写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李晓静,李永东(西南大学文学院).风景体验与权力纠葛——论半殖民语境下码头空间的文学书写[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金传胜(扬州大学文学院).贾植芳八篇佚文考述[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曾麒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新中国的“儿童相”:丰子恺童话插图中的乌托邦世界[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巫小黎1,马晨曦2(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草明研究述论——纪念草明诞辰110周年[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王学森(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1980年代初爱情与物质的想象:重读《受戒》[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吕周聚(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苦闷的象征——《两地书》新论[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周宏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粉墨登场:论鲁敏长篇小说《金色河流》中的昆曲书写[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周书阳(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义之辨”与诗学竞争——九叶诗派性质争议事件考析[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谭桂林(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重拾童年叙事的寻根冲动——鲁迅散文《我的第一个师父》创作心理探秘[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王锡荣(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关于“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争议的思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高旭(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性别话语与启蒙话语的纠葛——许广平与新女性的身份认同[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曹金合(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鲁迅《故乡》中的意象探析[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王振滔(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周作人早期文学思想的发生与形成[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霍霞(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论莫言地方戏剧《高粱酒》中的空间[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4期
  • 王冰冰1,徐勇2(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厦门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与八九十年代诗界地形图[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丛新强,毛金灿(山东大学文学院).论建国初期中南区的“文艺通讯员运动”[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王静(山东大学文学院).论《文艺学习》的“我们的文学生活”[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许永宁,颜光洁(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梁鸿“梁庄系列”作品对乡村发展问题思考的有效性及其限度[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侯长林(铜仁学院欧阳黔森研究中心).文学文化化及其需要跨越的“卡夫丁峡谷”——以哲学、政治和历史文学文化化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