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紫薇,姚锦云(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德布雷媒介学与中华文化传承研究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刘茜1,2,周颖3,方楠楠3(成都大学教务处;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社交媒体使用如何影响东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基于社会资本中介作用的考察[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张伟博1,2,吴芮3,张丽娟3(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文旅产业与城市传播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江苏老字号品牌发展困境及创新策略研究[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田素美,黄舒欣(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视域下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路径[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李承志(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现代新儒家“中国文化宣言”中的跨文化传播思想——兼论其情感主义的倾向[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包文静1,潘祥辉2,3,4(厦门大学;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夏传播研究会;南京大学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传播考古学研究对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贡献——访南京大学潘祥辉教授[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叶国盛(武夷学院;南京师范大学).2022年茶文化传播研究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郭海龙(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编译局)).文化一元多线论:历史渊源、理论归纳与实践演绎[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张允,高艳艳(新疆大学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媒介的设施:西域驿站的社会意涵解析[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周韦,陈雅莉(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古代社会秩序的“镜”与“影”——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董浩1,赵将2,白龙3(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告与传播学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礼乐传播理论的开掘:一次富有学术勇气的探索——评《华夏礼乐传播论》[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李爽.为了中国式传播学的建构——庆祝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李爽.承载三十年光荣与梦想,启续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新篇章——第三届华夏文明与传播学中国化高峰论坛会议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赖家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三十年雪泥鸿爪——兼论为中国自主传播理论提供范畴基础的华夏传播[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陈昱盈,李欣芷,谢艺婕(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夏传播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访厦门大学谢清果教授[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薛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交谈中寻找自己的句子——访暨南大学姚锦云副教授[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韦俊全1,谢清果1,2(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夏传播研究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土化关切下华夏传播的“求索”与“突破”——2022年华夏传播研究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梁秀玲(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立足中国,建构跨学科式的华夏传播学——访暨南大学李红教授[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曹书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建构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访郑州大学张兵娟教授[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李汇群1,徐宇2(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汉服文化与华夏传播研究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赵晟(中盐金坛博士后工作站;厦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舆论媒介的《诗经》——先秦贤人的共享语义空间[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黄煜开(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建福:八闽“福”文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白文刚1,2,袁千惠2,吴乐言2(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2022年华夏政治传播研究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聂鑫焱,关琮严(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22年华夏乡村文化传播研究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买昱凯(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观念与制度的“内外合一”:中国古代言论秩序的构成逻辑[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周怡廷,彭玲(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Z世代国家形象的想象:对哔哩哔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评论的幻想主题分析[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庞恒田(南京理工大学).《史记》译介钩沉及其海外传播研究[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徐妍迪,吕希(厦门大学).“福至闽归”:以福文化助推闽潮品牌建设[J].华夏传播研究,2023,第2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