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易桂喜1,2,3,赵敏3,龙锋3,梁明剑1,3,王明明1,3,周荣军3,王思维3(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四川省地震局).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S6.0地震序列特征及孕震构造环境[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胡景1,赵韬2,白超英1,郭浩3,王莹2,李兴旺1,莘海亮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省地震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震源区三维P和S波速度结构与地震重定位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朱姣,殷长春,任秀艳,刘云鹤,惠哲剑,谷宇(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意各向异性介质三维非结构谱元法直流电阻率正演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杨微1,王宝善2,张云鹏1,王伟涛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陆地水体气枪震源探测技术回顾与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祝爱玉1,2,3,王永哲1,2,3,李永华1,2,3,张东宁1,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震源物理重点实验室).基于InSAR地表形变约束的玛多MS7.4地震孕育发生机理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冯淦1,万永革1,2,许鑫1,李枭1(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对周围地区的应力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赵玲云1,2,王伟涛1,3,王芳1,4,李娜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震源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噪声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噪声互相关函数的影响 ——以ChinArray二期数据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胡开颜1,2,莫淳淯2,张益华2,李双双2,孙健维2,韩鹏2,黄清华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基于自然电位法的滑坡监测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强生银,王宏伟,温瑞智,李春果,任叶飞(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重点实验室).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S6.4地震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刘璐,刘洋,刘财,郑植升(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震随机噪声压缩感知迭代压制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王月1,胡少乾2,何骁慧3,4,郭凯1,解孟雨1,邓世广1,马亚伟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雷宇航,尹扶,洪鹤庭,李娱兰,王宝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基于MF-J变换的DAS观测高阶面波提取和浅地表结构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刘俊清1,2,甘卫军3,王光明4,王忠礼1,张宇5,蔡宏雷5,李仲巍5,6(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大学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龙岗火山监测站).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地震矩张量及发震构造[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唐晓明1,2,3,古希浩1,2,李杨虎1,2,苏远大1,2,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井孔与弹性波的相互作用:理论、方法和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林建民1,2,方孙珂2,倪四道3(浙江省海洋观测-成像试验区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台风“海鸥”激发地脉动源区的联合台阵定位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卢丽莉1,陈顺云1,刘琼颖1,闫玮2,刘培洵1,宋春燕2,冯嘉辉1,陈立春3,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桂林理工大学).利用基岩温度获取地下流体运移特征:以喀什地区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王小琼1,葛洪魁1,王文文2,张茜3(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致密储层岩石应力各向异性与材料各向异性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杨凡1,2,张涵3,李娟1,2,4,王新1,2,4,陈棋福1,2,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黑龙江漠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接收函数散射核方法探测中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界面三维形态[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梁锴,孙上饶,曹丹平,印兴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TTI介质弹性波近似解耦波动方程[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冯铭业1,2,陈凌1,2,王旭1,韦生吉3,王新4(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Earth Observatory of Singapore,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巽他大陆及其邻区的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来自远震接收函数的约束[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吴云龙1,2,3,郭泽华1,2,肖云4,马林5(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安测绘研究所;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卫星重力梯度观测数据L1级构建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魏乐乐1,甘利灯1,熊繁升2,孙卫涛2,丁骞1,杨昊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基于三维孔隙网络模型的纵波频散衰减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徐善辉1,王伟涛1,许卫卫1,王力伟2,马晓娜1,王翔3,孟川民3,杨微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甲烷气爆震源性能研究及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化龙断层探测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李乐1,陈棋福2,3,钮凤林4,5(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Department of Earth,Environmental and Planetary Sciences,Rice University).基于重复地震研究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的深部变形[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周红1,李亚南1,2,常莹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云南漾濞6.4级地震强地面运动的模拟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张天继,金明培(云南省地震局).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研究漾濞M S6.4地震孕震环境[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施其斌1,2,韦生吉1,2(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环境学院;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地球观测中心).基于区域宽频带和近震波形数据的多点源反演 ——以2016 MW7.1日本熊本地震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豆辉1,王宝善1,2,徐逸鹤1,3,4,王伟涛1,张博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宇宙物理学学院地球物理学分部).基于密集台阵资料的S波分裂研究云南宾川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薛艳,刘杰,姜祥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全球及主要构造带大震活动状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 许卫卫1,杨大克1,袁松湧1,马洁美1,谢剑波2,李小军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广东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利用同址比测法估计在线地震仪灵敏度[J].地球物理学报,2021,第12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