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志平1,王思明2(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价值挖掘与路径选择:长三角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研究[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宋元明1,杜新豪2(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稀见清代江南农书《劝农说》研究——基于文献学与技术史的考察[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张瑞胜1,梅雪芹2(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清华大学历史系).意图与历史的错位——万国农机奖学金设立始末(1945—1948)[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李占华1,岳丽娜2(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守正与创新:金大和中大植物病理学学术谱系百年传承与发展历程[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吴文婉1,原丰2,田二卫2(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商周时期徐海地区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初探——以徐州庙台子遗址植物遗存分析为例[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杨乙丹,乔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从“抵斗还官”到“量取息米”: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利息策略的演变与道义困局[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龚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关于清代应征、实征以及实得田赋规模的估计——以康熙至嘉庆时期的江苏各类田赋规模变化为例[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常明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算账”: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农民思想顾虑的缓解——以中南区为中心[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方万鹏(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唐宋“水力磨坊案”发覆——兼谈中国古代“重本抑末”论的表达与实践[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唐明胜(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军需、盐税与利益分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浙江盐政中的合同包税制[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侯艳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乡选运动与农民民主意识的形塑——以苏中抗日根据地为中心[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刘继刚(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甲骨文所见殷商时期的灾害救助体系[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胡鹏1,魏明孔2(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养民与聚民:清代粮食市场中的国家调控(1644—1840)[J].中国农史,2021,第6期
-
张娜,季中扬(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结构性传承:传统节日变迁的内在理路及其更新方式[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陶德臣(陆军工程大学).近代中国青(米)砖茶生产的盛衰[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任文洁,刘兴林(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从卜辞“来”“麦”谈殷商小麦的推广种植[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刘爽,惠富平(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本与技术:清代花谱的生成与传播[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赵珍珍1,党浩2,靳桂云3(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济宁玉皇顶遗址石器的淀粉粒分析及其揭示的植物利用情况[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刘诗古,曾基展(厦门大学历史系).“封船打差”: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赣北区的田粮运输——以都昌县档案为中心[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徐静(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明代宁夏镇“水头”研究[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陈瑞(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止种兴养”:清乾嘉年间徽州宗族处置生态危机的应变之策——以祁门环溪王氏履和堂宗族为中心[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杨双利(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官方视野下的灾民群体及其救济策略[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马伟(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代汉口牛皮输出研究[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李洪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秦汉简中标识术语“剽”之新证[J].中国农史,2021,第5期
-
伽红凯1,卢勇2,陈晖1(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环境适应与技术选择: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史,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