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兴红,张聆玲,雷永锋(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海面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系统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任翔,袁军娅,蔡国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钝体头部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的CFD与DSMC仿真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蔡应洲1,2,贺绍飞2,谷振丰2,龙翔2,许晓1,2(国防科技大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遥感卫星快访轨道与机动发射点位一体规划[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刘璐1,王志瑾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低温性能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刘强1,赵一平2,郭闻昊1,杨丽丽2,葛邓腾3(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功能材料研究中心).超疏材料与结构在航天装备中的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王小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一代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思考[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郑耀,张继发,宋晓啸,王柯钦(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可变形飞行器快速总体设计方法研究与算法实现[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王淑炜,张素明,刘巧珍,黄晨,卢頔(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一种适用于部段级测试需求的可重构 运载火箭地面测试系统[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牟宇,樊晨霄,何兆伟(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运载火箭创新技术驱动构型优化规律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任天助1,辛万青2,严晞隽1,吴雄清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对象过程方法论的体系需求分析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李靖1,陈晓东1,李晓龙1,谢业波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新一代运载火箭陆海联运总体组织方案的创新实践[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南宫自军1,陈磊磊2,王杰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典型航天结构连接刚度辨识及建模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赵民1,安军2,落寿2,于煜斌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基于时域法的火箭空气舵系统频率特性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陈万春,于琦,杨劲,余文斌,杨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升力体飞行器全程弹道规划与制导研究进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黄鑫岩,高祖昊,高玉峰,闾晓琴,王丰(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运载火箭用光纤速率陀螺抗冲击和振动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黄玉平1,2,崔佩娟1,2,安林雪1,2,杨磊1,2,傅捷1,2(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航天伺服驱动与传动技术实验室).高品质航天伺服产品及其实现途径探索[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王营军,陈山,文小平,程帆,刘照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带有换热器的吹除管路系统试验与仿真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高磊,刘也墨,尚腾,何靓文(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基于交叉熵优化的多飞行器在线协同目标分配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吴学雷1,2,李洪彪1,2,杨波1,2,左霞1,2,张斌1,2(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特种电驱车辆技术研发中心).特种轮式底盘技术发展与展望[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阎君1,王智勇2,谭志勇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强度与环境研究所;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复合材料热结构高温应变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途径[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杨勇,黄蔚,张群,杨自鹏,刘宇哲(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一种空间飞行器多飞行剖面下的最优配重方案确定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马斌捷,周书涛,洪良友,梁吉鹏,王丽霞(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六种边界等直梁模态特性和振动响应的解析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张青松1,范瑞祥2,张兵2,胡久辉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液体火箭注气式蓄压器工作过程仿真及控制规律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张洋洋,周彤,刘兵,葛铠,刘洪波(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机械式换挡机构脱挡机理分析及改进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吕治国,赵荣娟,黄军(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滚转角差异对高升阻比外形侧向力影响的 天平校准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董曼红,梁晓光,乐晨,杨瑞生,郑卫东(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外压作用下波纹形隧道管的设计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赵亮博1,徐玮2,朱广生3,陈旸1,庄凌1(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火箭军重大专项中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再入飞行器中制导段微分对策式主动机动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6期
-
马野1,吴振宇2,姜徐1(东北大学;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基于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特征融合的目标检测算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王小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样机与模型的系统工程探索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赵民,马梦颖,杨毅,许元男,高伟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一体化海量方案优选设计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